美剧马可波罗开播,揭秘观众最佳观影姿势!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马可波罗》作为一部制作精良、备受期待的美剧,开播时确实吸引了大量观众。至于用什么“姿势”看,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和当时的条件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姿势”,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1. "仪式感满满型:" "场景:" 宽敞的客厅,准备好零食饮料,关掉电视上所有通知,打开官方流媒体(比如 Netflix)。 "姿势:" 舒适地窝在沙发里,或者坐在沙发上,准备大快朵颐,和朋友或家人一起观看,边看边讨论预告和剧情。这是最经典也最放松的方式。
2. "沉浸专注型:" "场景:" 自己的卧室或者书房,环境安静。 "姿势:" 戴上耳机,关掉所有干扰,只专注于屏幕上的故事和画面。这种“仪式感”能让人更容易进入剧情,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冒险的刺激。
3. "碎片时间利用型:" "场景:" 通勤路上、午休时间、排队等。 "姿势:"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虽然屏幕可能不大,但随时随地都能刷几集,积少成多。可能是站着看,也可能是坐看。
4. "科技感追求型:" "场景

相关阅读延伸:美剧《马可波罗》开播你用什么姿势看

纳兰惊梦/文

因制作《纸牌屋》而名声大震的Netflix电视网最近放出了大招,一次性放出了耗资9000万美元制作的史诗巨制《马可波罗》。大制作美剧、宫廷权欲争斗,大尺度场景以及诸多华人面孔等元素,让这部剧在国内观众群中人气极高。截至纳兰写稿时,辛勤的字幕组以夜以继日的热情译制了五集中文字幕,保证了中国观众几乎能够同步欣赏这部美剧。而颇有争议的是,在此之前对于此剧的评价,美帝的剧评人和普通观众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许多专业剧评人在看过第一集纷纷给出了低分评价,在美国剧评网站metacritic上,18名专业剧评人综合评分只给打了47分(满分100分);吊诡的是普通观众对于《马可波罗》中所呈现的历史细节、地理场景等却是大加赞赏。

对于这样由一伙美国人到哈萨克斯坦拍的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的故事,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是有些许发言权的。窃以为,用剧中马可波罗的台词评价这部剧是再恰当不过的“(描述)是带有艺术色彩,但现实输于想象”。在其中饰演忽必烈之妻的陈冲也曾表示这部剧本质上说是美国人对于古老东方的想象,是存在于他们构想中的历史故事。如果你是一位想在其中寻找真实历史答案的观众,恐怕寻找到的只有失望。尽管这部仅拍摄就耗费半年之久的剧集(最终成片只有10个小时)在宋、蒙古、威尼斯传统习俗风貌等方面的还原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准,但即使是一个普通观众依旧能够挑剔出诸多bug:譬如“蟋蟀丞相”贾似道不仅是守卫襄阳古城的主战派,还习得绝世武功“蟋蟀拳”(本意应为螳螂拳);譬如在蒙古真金太子口中竟然会蹦出明代旷世奇书《金瓶梅》的名字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观众更适合将这部《马可波罗》当成传奇或者戏说来欣赏,它并非是编剧刻意追求眼球的雷剧制作(苛责美国编剧对中国文化能够做到巨细靡遗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换个角度来审视老美如何现代化的视角诠释这个在西方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挺有意思。

得益于Netflix引以自傲的大数据支撑,《马可波罗》对于功夫、阴阳、小脚这些在西方人眼中符号化的东方事物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与刻画。同时又在其中灌输了许多典型的美剧风格,对于宗教、哲学、政治的探索都有体现,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和意大利商人辩论宗教的忽必烈,与君主分享唯心哲学的臣子,这是典型的美式思维对于异族文化的解构与重塑。能够理解,是否接受,个人所愿不同罢了。当然对于国内的视频网站来说,是否有勇气如同Netflix在某一题材领域内制作高质量的剧集,与传统电视行业一较高下,值得深思。

【想看更多纳兰惊梦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ljmshow;或新浪微博搜索“纳兰惊梦”】

发布于 2025-11-21 06:11
收藏
1
上一篇:中国骨髓移植事业的拓荒者,铸就生命奇迹的先驱者 下一篇:翁青雅公开向朱珠道歉,"当时太紧张了",朱珠大方回应,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