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后,南亚地区长期处于动荡状态。1947年英国殖民体系瓦解,将次大陆一分为二,克什米尔归属争议成为永久隐患。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军力相对占优,早年两次冲突中逐步蚕食巴基斯坦控制区。
第一次印巴对抗于1947年10月拉开帷幕,印度军队快速推进,占据克什米尔大部分土地,巴基斯坦仅保住北部高地。这场短暂战斗暴露了新生巴基斯坦的组织短板,也让印度尝到扩张的初步成果。
1965年第二次战争进一步升级,印度利用坦克和空军优势,深入巴境内陆,控制拉维河东岸战略要冲。美苏两国在此役中扮演幕后角色,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F-104战机,苏联则援助印度米格-21战斗机,南亚战场实质上成为冷战代理对抗的延伸。
1971年,美苏争霸进入关键节点。苏联加强与印度的军事结盟,8月9日签署印苏和平条约,承诺在印度遭受外部威胁时提供支持。这份协议直接刺激美国神经,因为印度若成功介入东巴基斯坦独立运动,将打开苏联向印度洋扩张的通道,威胁中东石油航线。
尼克松政府将巴基斯坦视为反苏前哨,叶海亚·汗政权虽在东巴镇压行动中饱受诟病,美国仍优先通过其秘密渠道联络中国。印度方面则蓄谋已久,总理英迪拉·甘地默许孟加拉游击队训练,边境炮击事件频发。南亚局势如悬丝,外部势力介入风险急剧上升。美国开始从单纯军援转向多边协调,寻求中国作为平衡力量。
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转折点。1971年7月9日至11日,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低调出发,假称胃痛需休养,实际经山区小道转飞北京。这次行程表面是为尼克松总统访华铺路,实则嵌入南亚议题。
基辛格一行包括温斯顿·洛德等助手,会晤周恩来长达17小时。会谈中,美国直言印度正威胁巴基斯坦完整,请求中国在喜马拉雅边境调动部队,分散印度北部兵力。
基辛格许诺,若中国采取措施,美国将阻挡苏联干涉,并在联合国安理会施压支持。这与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时美国对印度的暗中支持形成鲜明对比,当年华盛顿通过东南亚条约组织提供情报和后勤,如今却转向拉拢中国,体现了冷战策略的急转弯。
美国求援的深层动机在于地缘焦虑。情报显示,印度陆军已扩至百万规模,空军米格-21中队增至12个,海军装备苏式护卫舰,整体实力远超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浪潮自3月25日巴军行动后高涨,镇压导致百万难民涌入印度,印度借机集结10万部队于东线,训练3万游击队。
基辛格评估,若印度吞并东巴并推进克什米尔,美国石油通道将被切断,苏联影响力辐射南亚全境。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盟友,其边境施压能立即缓解压力:调动10万高原部队,将迫使印度北部第4军区分兵,暴露补给线弱点。
中国领导层对这一请求进行全面评估。边境调动虽可短期牵制印度,但需权衡多重因素。高原地形复杂,后勤依赖青藏公路,调动车队达5000辆,缺氧环境增高风险。1962年自卫反击战虽教训深刻,但中国已筑起多层防御,印度北部部署BM-21火箭炮和米-8直升机,火力升级三倍。
出兵将重启对抗,消耗国内资源,正值经济恢复关键期。外交路径更具战略价值:中国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回复,要求美国具体援助,如解除对巴军售禁令,提供F-86战机升级。中国强调“内政不干涉”,但支持巴基斯坦领土完整。这回应体现了长远视野,避免被大国博弈卷入泥潭。
战争于12月3日正式爆发。巴基斯坦空军“成吉思汗”行动率先轰炸印度8处机场,印度迅速反击,东线地面部队推进至杰索尔,西线僵持查姆河。苏联舰队情报船驶入孟加拉湾,美国则派出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从菲律宾苏比克湾出动,12月10日抵达安达曼群岛。
这支舰队携4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模拟登陆演习,意图封锁印度补给。基辛格通过驻华联络处黄华重申7月承诺:中国边境行动将获美国保护,反对任何干预。这比1965年美苏平衡援助更直接,美国从海空军威慑转向陆上联合施压,更新冷战模式为三角外交。
中国选择外交为主的反制策略。12月4日,外交部声明谴责印度“侵略”,呼吁联合国干预。安理会连开6次会议,苏联三次否决停火决议,美国三次弃权,中国发言细析东巴“内政”性质,阻挡印度“人道干预”叙事。
边境上,西部战区增派侦察分队和高原运输机补给阿里,但未越界。这克制不同于1962年直捣阿萨姆,而是限外交,避开军事消耗。联合国平台发挥杠杆,中国提案要求印度撤军,获埃及、约旦支持,迫使印度辩解。
12月11日,印度空降师突袭坦盖尔,切断达卡退路;12月14日,第2山地师攻克希尔提要塞,巴军损失5000人。中国未动兵,却通过苏联渠道施压,缓和莫斯科援助。12月16日,巴东部司令于达卡签降,9.3万巴军投降,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
战争仅13天结束,美国舰队虽威慑成功,却未开火,节省军费。印度胜东线,但北部警戒加剧,克什米尔推进受阻。中国克制换来外交红利: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加速。
这一事件警示,大国外交需克制长远。南亚平衡依赖智慧,中国策略守护和平,促区域合作。事后,中国专注西南开发,中巴走廊投资超650亿美元,贸易280亿。印巴摩擦续,但中国中立推动对话,辐射阿富汗新能源,增长5%。
美国借力中国,实为自保。中国未落兵锋,换半世纪稳定。南亚棋局中,中国选择守护主权与发展,证明外交远胜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