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节去远房亲戚老A家拜年,推开门的瞬间我愣住了。
沙发上摊着个近三百斤的胖子,老远就能听见喘气声,说两句话就抬手揉腰。
要不是老A喊了声“小A,快打招呼”,我根本认不出这是十年前那个扛着两袋水泥还能脸不红气不喘的壮小伙。
后来老A偷偷跟我叹气,说小A变成这样,全是钱闹的。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老A的祖上说起。
01
老A家祖上颇有家资,解放初期主动把资产并入合作社,政府念他积极,给他安排了个铁饭碗。
那时候运动多,老A生性谨慎、人缘又好,每次都有贵人相助,遂顺顺利利熬到了改革开放。
没想到政策变了,政府把他祖上的产业还给了老A。
不光有五间临街铺子,还有一笔不菲的现金。
这事儿老A没敢声张,他一辈子秉承财不露白的原则,连枕边人也只敢悄悄提,更别说跟儿子小A说了。
小A跟老A完全是两个性子:人勤快,却天天抱怨老天不公,没摊上个有钱有势的祖宗。
害得他每天天不亮就得去工地搬砖,拼死拼活当牛马。
冥冥之中就是这么奇怪,小A就是不知道老A手中掌握了祖上一大笔遗产。
抱怨久了,小A心理就有点歪了,凭什么他这么勤劳,却得不到老天的青睐,那些不如他的狗屎凭什么能在他头上拉屎拉尿抬头看人?
老A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说吧,怕儿子一直钻牛角尖,哪天真就颓了。
说吧,又怕儿子年轻气盛,守不住这份意外之财,反而惹出乱子。
02
最后还是老A的婆娘下了决心:“早晚都是小A的,早说早省心,总比看他天天唉声叹气强。”
老A琢磨了好长时间,找了个时机,把家里有遗产的事儿跟小A说了。
小A的反应,活脱脱现代版的范进中举。
先是愣了好一会儿,以为老A说胡话,直到老A拿出当年的归还文件,他才突然跳起来,接着又蹲在地上哭,哭完第一句话就质问老爹:“爸,你为啥不早说?害我白白吃了这么多年苦!”
那之后,小A完全变了个人。
第二天就没去工地,躺在家刷视频、玩游戏,饭也懒得做,天天叫外卖。
老A刚想劝,婆娘就拦着:“孩子苦了这么多年,适应一阵就好了,再说了,光收租他就一辈子就吃不完!”
老A也觉得有道理,心想小A在家呆腻了自然会出去,有几个年轻人闲得住?
没成想,他远远低估了自己儿子的耐性,这一宅就是十年。
刚开始小A只是不上班,后来连门也懒得出,体重很快从130斤飙到近300,上下楼梯老远就能听到粗重的喘息声。
老A俩口子每天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小A就瘫在沙发上,除了伸手要东西,连话也懒得多说。
03
那天拜年,我看着老A公婆俩忙前忙后,鬓角全白了,小A却像座肉山陷在沙发里,连递个盘子都要喊“妈,你拿过来”。
老A后来跟我感慨:“以前总怕他吃苦,没想到给他留了钱,倒把他养废了。人啊,真不能太闲,一闲下来,勤奋劲儿就散了,再想站起来,就难喽。”
其实小A从一开始就不是个认命的人,他只是苦久了,突然找到了不用奋斗的捷径,就忘了自己的劲儿该往何处使了。
而老A夫妻俩的纵容,更让他把躺平当成了理所应当。
现在想想,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有人先认了躺平的命。
先是放弃了自己的劲儿,再把日子过成一滩烂泥,最后拖着整个家,慢慢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