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刘旸的状态像打了折扣,从去年那个拼劲十足、气势逼人的“卷王”,变成了眼看就要“滑跪”的模样。
很多人一看他的表现,可能心里都在想:这还是当初那个站在舞台上气场全开的刘旸吗?
确实变了。
有人会觉得,难道他年纪大了?
还是压力太大?
其实,答案很简单——他自己“拼不过”了,精力不够。
去年,刘旸在两档综艺节目里取得了超高的关注度。
《喜剧之王单口季》和《喜人奇妙夜》让他一时间成为焦点,被粉丝戏称为“卷王”。
那阵子,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灌注在赛场上,效果也相当耀眼。
尤其在《喜人奇妙夜》,他带领的队伍夺冠,还获得了“冠军王”的夸奖,还跑在了第四名的位置。
很多人看着他坐在“顶峰”,都觉得这兄弟比拼劲还在,继续追求极限。
结果,到了今年,情况就完全变样了。
今年的刘旸,像是变了个人。
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不像去年那样站在“战场”上奋力冲刺,而是像“踢了冷场的黄瓜”,没劲、软绵绵,甚至有点示弱。
开始还以为,这是“累了”,或者“被捧怕了”的表现。
可细看,细节就能看出:他不再拼命追求每一秒的荣誉,更像是“随波逐流“。
特别是在《单口季》的团队战里,情况尤为明显。
这次,他带着一队叫“一颗苹果”,队名平平无奇,口号更是弱到爆,“请放过我”。
当队员们喊着队名和口号,除了他还能给点动静,别的成员都像是在“避难”,怕吓着对面观众。
你能想象“卷王”变成了“低调的朋友”?
是不是觉得“是不是累着,还是被捧得太高,反而闹心”?
再说他拿的金牌,虽然代表着内投第一,但似乎也变成“压力山大”的象征,他在舞台上已经不那么自如了。
连续被打爆、反复掉到“待定区”,让他都快无所适从。
其实,他的“战场”太碎了。
去年,一个人可以在两个综艺里全力冲刺。
今年,他得一心两用,不但“分身乏术”,还在两个战场内不断被“追打”。
喜单那边,他参加“飘忽不定”,还在“边缘徘徊”,跟人比拼“稳不稳定”。
喜人那边,他又只是个“陪衬”,角色微小,几乎像是“走过场”。
更有意思的是,有次节目录制时,他还搞砸了冠军奖杯,被队友蒋龙打趣:“你是不是还在犹豫,要不要直接退出?
”这话说得直白,但也反映出,他“心不在焉”。
有人会觉得,别说压力大,可能是“精力耗尽”了。
一边忙着各种比赛,一边还要应付日常,早就分不清主次了。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艺人要持续巅峰,除了天赋,更要盯紧“能量”。
刘旸去年拼得那么凶,一方面是钢铁般的状态,另一方面是“疯狂充电”,如今显然“能量不足”。
不用说,他要专注一头——搞喜剧,或专心做脱口秀——也是解药。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东拼西凑”,结果两头都不讨好。
这其实也不是“走下坡路”的必然。
只不过,是他自己没有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毕竟,台上台下都很真实,观众能看到的,也都是个“人”的状态:拼劲十足或者颓废。
每个人都喜欢“奋斗到极致”的故事,但也要懂得“适度休整”。
否则,就像刘旸现在的样子,甚至让人担心他会“扛不住”。
其实,刘旸“熄火”也提醒了大家:拼搏的同时,更要懂得“精力管理”。
在多线作战的年代,明星的“精力瓶”也是有限的。
你要明白:不一定每一次“卷”都必须赢,但一定要保持“底线”的稳定,这样才能持续走得远。
希望他能调整一下节奏,专注一个目标,别再“边走边看”,等着“熄火”的不是别人,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