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阴影下的小民困境,深度剖析苏联冷战败因

“只要大国崛起,不要小民尊严”这种说法,确实触及了苏联解体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它并非一个完全准确的标签,但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角度,帮助我们理解苏联为何最终输掉冷战。苏联的失败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矛盾积累爆发的结果,其中,忽视“小民”的尊严和福祉,是导致其内部凝聚力瓦解、最终崩盘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对苏联输掉冷战,并从中折射出“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关系的深度解析:
"一、 高度集权与个人自由的缺失:牺牲“小民”尊严换取“大国”体面"
"政治体制的僵化:" 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党政不分,缺乏民主监督和制衡。个人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基本权利受到严重限制。公民被要求服从集体意志,个人意志被压抑。这种体制下,“小民”的尊严更多地体现在被“国家”需要和安排的“主人翁”身份上,而非个体权利的保障。 "信息控制的严密:" 苏联政府对信息进行严格控制,新闻媒体、教育体系等都服务于意识形态宣传。民众无法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难以独立思考,容易陷入思想僵化。这种信息封锁限制了“小民”的知情权和判断权,也剥夺了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 "对异见的

相关阅读延伸:只要大国崛起,不要小民尊严?深度解析苏联当年为何输掉冷战

2010年,台湾学者龙应台在大陆的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

此话一出,网络上围绕要大国崛起还是要小民尊严争论不休。

龙应台

如今15年过去了,台积电已经用事实证明,没有大国崛起,台湾就是美国餐桌上的一盘菜。

人家能给你的,人家也能随时拿走。

台湾用自身实践证明了,没有大国崛起,就没有小民尊严。

但这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小民尊严。

另一个国家也证明了,只顾大国崛起,无视小民尊严,同样也不会有好下场。

这个反面典型,就是我们曾经的老大哥:苏联。

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笔者看来,大国崛起派与小民尊严派的背后,其实是集体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思想的较量。

人,生而自私,不服管束,这是我们需要承认的客观现实。

所以,人与生俱来就喜爱自由而厌恶管束,喜欢利己而不爱利他。

这便是自由主义与生俱来的土壤,是人类生来便有的先天属性。

而集体主义则恰好相反,加入集体就意味着要服从纪律,牺牲一定的自由甚至是利益,以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人类文明后天驯化出来的一种思想,两种思想的缠斗几乎贯穿了整个文明进化史。

至于这两种思想孰是孰非,历史从来没有给出过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是,在文明的发展史上,竞争与杀戮无处不在。

因此,生存是文明的第一目标,发展只是第二目标。

为了生存,人们必然会主动或被动地形成集体,牺牲一部分乃至全部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抱团生存。

在没有巨大实力差距的前提下,抱团的总是能碾压松散的。

即使是自由理念的发源地欧洲,也没法贯彻自由主义。

因为当时欧陆列强征战不休啊,搞自由主义那就意味着谁都不愿意牺牲,或者只愿意牺牲一点点。

那面对集体主义如狼似虎的竞争压力,你怎么去抵挡?

纵观整个19、20世纪的欧洲历史,共产主义、工团主义、法西斯主义、封建军国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奉行自由主义的旗手法国,每次都是被打得鼻青脸肿。

他们现在能搞自由主义,是因为美国给他们撑起了一片天,没有了生存压力。

但相对应的,他们其实也把一部分自由上交给了美国。

等哪天美国走了,欧洲的自由主义一天都撑不下去。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搞自由主义啊?当然是生存压力小的时候,比如孤悬海外的英美两国。

他们不是有海峡天险屏障,就是对周边文明拥有降维打击优势,这种时候就没动力进化出集体主义了。

毕竟有条件享受自由,谁也不会愿意去牺牲。

所以,美国那个地方是这个星球上最适合践行自由主义的乐土。

不过,这块乐土怕也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了,它已经过深地卷进了文明冲突之中,再也不可能孤悬美洲独善其身,以后必然要面对其他文明带来的生存压力。

当美国实力遥遥领先的时候还没什么,一旦实力衰退,再敢玩自由主义就是死路一条。

苏联:牺牲,牺牲,再牺牲

而苏联和共产主义,从他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面临着无穷无尽的阶级追杀和地缘封锁。

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也曾为搞集体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争论过。

代表人物,是搞集权的列宁和主张民主的罗莎·卢森堡。

列宁

最终这两条路线在一战后期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分出了胜负,走集权路线的列宁,成功夺取了俄国政权,而罗莎·卢森堡领导的革命力量,却倒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之中。

所以,苏联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天然的集体主义路线。

前文说过,所谓集体主义就是要成员做出一定的牺牲,而且大概率不会有补偿。

在这方面最厉害的,就是列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列宁最开始是打算牺牲整个俄国的资源,去点燃欧洲革命的。

因为当时欧洲是世界中心,只要欧洲革命成功了,就相当于世界革命成功。

在列宁眼里,俄罗斯上上下下都是可以牺牲的“代价”。

这也是为什么自由主义者总是反感集体主义的原因,因为谁也不想动不动就成为代价呀!每个人都更希望让别人成为代价。

所以啊,古代要推行集体主义就要有一个独夫民贼式的武装暴力集团,凌驾于众人之上,然后强迫所有人献出自由。

由于人们不是心甘情愿献出自由,皈依集体,所以必须时时刻刻维持武力震慑。

可这样做,成本是很高的!

而俄国共产主义组织从诞生之初,就是弱势一方,根本没办法强迫成员献祭自由。

所以共产主义者是通过意识形态宣传,让成员为了共同的理想,自愿献出自由服从组织纪律,乃至于为理想而献身。

比如咱们伟大的工农红军就是这样,革命之初我们是一支不发军饷的军队,军队成员能得到的只是勉强糊口的伙食费。

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能在极艰苦的条件下爬雪山、过草地,万里长征,百战建国。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理想呀!

要是换成自由主义者组建的军队,是断断不肯这么干的。

所以,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弹药一停,就立马投降。

苏联当初也是靠着这一招发动群众,打赢了列强的围剿,最终得以立足。

但苏维埃刚站稳脚跟,列宁就打算点燃俄国照亮西欧,并于1920年发起了西征。

最后,列宁这种疯狂做法还是被俄国本土革命势力给拦了下来,你不要俄国,我们还要呢!

于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取代了列宁的世界革命论,成为主流。

斯大林

但斯大林手上的俄国,同样危机四伏,党内大佬各执一端,国家建设踟蹰不前。

在这个情况下,斯大林又要加大牺牲力度了。

这次牺牲的,是反对派说话的自由。

党内民主在他统治期间荡然无存,政治局俨然成了一言堂。

后来,斯大林为了加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又打算通过集体农庄牺牲农民群体的利益,以期通过工农业剪刀差,快速完成工业积累。

结果用力过猛,引发了乌克兰大饥荒的人间惨剧。

这件事闹得天怒人怨,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对他不满。

斯大林为了继续他的宏图大业,于是便发动大清洗,把异见者都给“牺牲”掉了。

当后世之人回望斯大林的煌煌功业时,对这些人的遭遇往往都会来一句:这是必要的“代价”。

为了生存搞集体,为了集体做牺牲,有牺牲就难免有人去做“代价”。

这就是集体主义轻视小民尊严的原因所在。

苏联这个组织,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从上到下,基本上都会成为牺牲的“代价”。

即使是政治局常委,有时候也在牺牲的行列当中,这就实在太过分了。

集体主义本身没错,几千年历史中绝大多数时间段,都是集体压倒自由。

毕竟自由主义者都不愿意牺牲太多东西 ,他们很难组建强大的的武装力量。

没有自由主义的武装,就没有自由主义的一切。

但苏联过度强调大国崛起,完全无视了小民尊严,让从上到下都成为了可牺牲的代价,这也是很危险的。

失败的改革

苏联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赫鲁晓夫,他上台后一度想淡化苏联的大国叙事。

赫鲁晓夫

对外打算出卖包括中国在内的红色阵营盟友,谋求美苏共治结束冷战局面,也不再追求什么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了,只要把苏联的小日子过好就行。

对内,他清算斯大林,不加甄别释放大清洗期间关押的政治犯。

无视阶级问题搞全民党,说党不是人民的而是全民的,说白了就是把斯大林时代从精英知识分子那里剥夺的自由还给他们。

经济上,他对斯大林时代被欺负得不成样子的农民松绑,将经济权力还给农民,还贴心地贷款给农民买拖拉机提升生产力。

对于高度集权的国企,赫鲁晓夫也给他们下放了更多经营自主权。

但是赫鲁晓夫这些举措捅了天大的篓子。

过去,苏联这架国家机器能低成本运转,是因为你的意识形态让国民心甘情愿做出牺牲,很多该收费的活,人家免费给你干了。

很多该破口大骂的事情,人家为了大义忍下去了。

你现在说不搞信仰了,那过去的债咱们可得连本带利跟你讨回来,以后干活我可得收费了,你不给我就去贪,这就是苏系国家告别革命所必需支付的代价。

至于能不能支付这个代价,让国家顺利完成转型,那就要看你能不能把经济搞好,只要把经济蛋糕做大了,让以前受损的人得到补偿,过去的陈年往事也就会被时间冲淡。

苏联的经济枢纽在于农业,他的工业经济完全就是建立在对农业的剪刀差之上的,农业的上限决定了苏联的上限。

勃列日涅夫时代,之所以能打出苏攻美守的局面,就是因为他执政初期苏联农业产量大涨了十多年,当然这跟改革无关,主要是化肥红利在推动。

而赫鲁晓夫改革最糟糕的地方,恰恰也是在农业方面,他赋予给农民的自由不够。

苏式计划经济对农民最大的摧残在于,他收购农产品时给的价,是远远低于农产品市场价值的,这就是明抢呀!

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虽然提高了收购价格 ,但依旧是治标不治本,给的收购价还是低于产品价值。

为什么要压低农产品价格,为的是方便城市工人可以低价买粮啊!

为什么城市工人非要低价买粮?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只有一个客户,那就是政府。

而政府的钱本身是买不起这么多的工业品,所以只能低价收购他们的工业产品咯。

所以就形成了政府压工人,工人压农民的死循环。

苏联如果真的有意愿补偿农民 ,第一应该让农产品恢复市场定价,不能搞统购统销。

第二,按理说当年斯大林敲骨吸髓,压榨农民供养工业,那么你苏维埃的工业现在小有所成,也应该无偿反哺农业呀!

但是赫鲁晓夫口口声声说爱农民,可真要执行的时候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苏联农业最大一个问题,就是被工业部门抽调了太多青壮劳动力。

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机械化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而赫鲁晓夫却让农民自己出钱买拖拉机、收割机,没有钱就给你提供贷款。

可这些年农民早就被苏维埃敲骨吸髓,根本没有储蓄。

就算贷款买了机器,后续的维修、保养、油费、驾驶员雇佣费通通无法承担。

机器买回来用不了多久就要闲置一旁,还平白背上了一笔债务。

此外在农产品定价方面,赫鲁晓夫虽然提高了收购价格,但还是没有放开让市场调节。

这个价格还是不公平的,说白了,我还是要压榨你。

苏共号称是工农联盟,可综上所述,无论是工还是农,都是这套体系的受害者。

他们都在被计划经济以扭曲的价格,抽取自己的劳动成果。

工农是苏共的统治基础,自苏维埃建立以来, 多少大风大浪不都是靠着群众的力量熬过来的吗?

如果是权宜之策也就罢了,你一搞就是几十年,人们的热情终会被时间消磨殆尽。

当他们跟欧美的阶级兄弟一对账才蓦然发现,原来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是自己,到时谁又会跟你走呢?

实事求是地说,苏联不是被人民推翻的,它的覆灭是因为新进的自由派精英跟老牌的既得利益者分赃不均所致。

但是,这种程度的挑战相对于苏联历史上经历的大风大浪,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

再难还能难得过苏俄内战和卫国战争?

叶利钦那帮庸碌之辈,能比得过希特勒和高尔察克吗?

那时候能撑过来,现在为什么不行?因为人民不跟你走了呗!

人民虽然没有亲手推翻苏维埃,但他们的漠视,就是对苏联最大的伤害!

发布于 2025-11-12 10:12
收藏
1
上一篇:泰坦时光服法师速升攻略,核心技能解析与高效刷怪地点全揭秘! 下一篇:荣耀崛起手游,揭秘稀有卡牌“寒冰法师”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