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台设备、5万件物资!防汛“军需官”全力备战,保障防汛粮草充足

这是一个关于防汛备物资的新闻标题或导语。它强调了:
1. "主体:" 一群被称为“军需官”的人员。 2. "行动:" 为防汛工作做准备。 3. "成果:" 积累了大量的防汛设备和物资(具体数字:600余台设备、近5万件物资)。
这个表述简洁明了,突出了备物资工作的规模和重要性,暗示了这些“军需官”在防汛中的关键后勤保障作用。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比如这些“军需官”是谁(部队?地方专业队伍?)、他们在哪里工作、物资的具体种类、或者这个行动背后的故事等,请告诉我。

相关阅读延伸:600余台防汛设备、近5万件物资……这群“军需官”为防汛备足粮草

长江网7月15日讯(记者李慧紫)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打赢防汛这场硬仗,设备物资必须到位。据了解,目前,在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的统筹协调下,包括两栖挖掘机、水环境监测无人船、水陆两用多功能挖泥船等在内的防汛抢险应急救援设备600余台(艘)已经24小时待命,帐篷、折叠床、棉被、毛毯、凉席、应急灯和衣物等28个种类的物资准备了近5万件。“粮草”丰茂、物资充足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军需官”在幕后默默忙碌。

立下军令状 30个电话调来两栖挖掘机

“您那里有没有两栖挖掘机?”“知不知道哪里有?”11日,市应急管理局驻防汛抢险队碧水集团二分队干部李建和综合组组长甄斌连续打了30余个电话,终于调来一台两栖挖掘机。

图为两栖挖掘机。

按照上级要求,市防汛抢险碧水集团二分队需配置一辆两栖挖掘机,这样的设备武汉市不超过10辆。怎么办?驻队干部李建和甄斌立下军令状,24小时内必须协调到位。

军中无戏言,两人分头行动,找来30多家同行的电话,挨个挨个地打,终于在江夏区法泗街找到一辆。

两栖挖掘机高3米多、长近10米、宽近4米,比两辆小轿车并列还宽,如何运到中心城区是个大问题。经过同沿途各区、交通等部门多方协调,12日凌晨终于把这个大家伙拉到驻地。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运回来,不过也有收获,运输过程中,我们把周边的路线都摸了一遍,能走不能走心里有了数,完善了应急抢险路线的预案。”李建说。

除了两栖挖掘机,碧水公司二分队还调配来一艘水环境监测无人船,这种船全市只有4艘,每艘造价350万元,作为新兴的智能化平台,它可搭载多种任务载荷,对水质、水文、气象信息进行综合监测。“在防汛抢险时,它可以在急流险滩等危险地方进行探测。”甄斌说。

6小时协调找到3万平方米场地

“砂石干燥,油箱加满,车辆一切正常。”15日一早,在碧水集团三分队驻地,市应急管理局的驻队干部拿着对照清单,对全队的防汛物料进行一一清点检查,确定一项就打个钩,同时监督、指导队员们给车辆及机械设备搞好维护及保养。

23辆防汛应急抢险车辆进行实战演练。记者李慧紫 摄

上午9时,实战演练开始,60名队员快速集结,发动车辆,开展围绕小半径转弯、通过涉水路面、狭窄路段倒车和决口封堵等科目的演练。

“抢险救援会遭遇各种突发情况,比如道路狭小,自卸车不好转弯。堤坝太窄,车辆上去掉不了头,只能倒进去。以及决口封堵该如何作业等,这些情况都要提前演练,我们这里宽敞,有条件进行实战演练,每天都练,这样到了现场才不慌。”三分队负责人林华说。

市备灾中心仓库。

该队驻地狭小,周边又是居民区,道路上停不了大型车辆,这可急坏了林华。市应急管理局驻队干部就位后,经过打探,终于找到了这块3万平方米的空地,经多方协调6小时,终于解决了物料、车辆停放难题。

“所有的物料、装备、机器等都是按照60人的规模准备的,得亏有这个场地,不仅放得下,还能进行实战演练,市应急管理局这位干部来得及时、做得到位。”

按照“Ⅱ级响应、I级战备”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武汉市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强化防汛抢险应急救援各项准备,除防汛装备和物资,还与中百仓储等大型企业签订了救灾物资储备协议,对于食品、药品等不宜长期储存的物资,可以就近调拨用于救灾。各区也采取协议备灾和实物储备两种方式,提前进行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应急管理局协调调拨。

【来源:长江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5-11-12 04:13
收藏
1
上一篇:疫中吉林暖流涌——守护百姓‘生命线’的‘军需官’风采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