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必备!揭秘医生常用胰岛素剂量调整绝技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实用的主题!对于“糖友”朋友们来说,掌握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方法,是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虽然最终的调整必须由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根据个体情况(血糖监测数据、饮食、运动、体重、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进行,但了解一些常用的原则和“秘诀”(即基本原则和思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配合治疗,并理解医嘱。
以下是一些医生在临床中常用的胰岛素剂量调整思路和“秘诀”,希望能帮助糖友们更好地管理血糖:
"核心原则:基于血糖监测数据,灵活调整!"
所有调整都应基于"规律、持续的血糖监测"。没有数据,调整就变成了“盲人摸象”。
"1. 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的调整“秘诀”:"
"主要目标:控制夜间和清晨的血糖。" "调整频率:" 通常每周或每两周调整一次,观察一段时间(如3-5天)的晨起血糖。 "调整原则:" "如果空腹血糖(FBG)或早餐前血糖持续偏高(例如,目标<7.0mmol/L,具体目标请遵医嘱):" "增加基础胰岛素剂量:" 通常按当前剂量的10%-20%增加,或遵医嘱的小幅增量(如每次增加2-4单位

相关阅读延伸:糖友必藏!医生常用的胰岛素剂量调整秘诀大公开!



一、胰岛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进行调节

1.空腹血糖调节法:

如果空腹血糖已调节在5.0~7.0mol/L时,可不增不减;

空腹血糖在3.9~5.0mmol/L时,胰岛素应减少2单位;

空腹血糖>7.0mmol/L,每增高1.4mmol/L加胰岛素1单位。

2.餐后血糖调节法:

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0mmol/L后,每增高2.0mmol/L加胰岛素1单位,但一次加量不超过4单位。

总结:调节胰岛素用量顺口溜:

「5、6不过7,7、8不离10。空1加点7,后高2加1。饮食要定量,3天一对比。」

「5、6不过7,7、8不离10」指的是: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5~6毫摩尔/升之间,不能超过7毫摩尔/升,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之间,不能超过10毫摩尔/升。

「空1加点7,后高2加1」指的是:患者的空腹血糖以7毫摩尔/升为准,每升高1毫摩尔/升可加用胰岛素0.7个单位,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2毫摩尔/升可加用胰岛素1个单位。

「饮食要定量,3天一对比」指的是:患者要控制饮食,并每隔3天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3.凌晨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要区分空腹血糖高究竟是“苏木吉反应”还是“黎明现象”?睡前用了长效胰岛素,而清晨血糖>8.0mmol/L,可测一次凌晨3点血糖,若≥4.0mmol/L,则称「黎明现象」,表明胰岛素不足,需增加用量。若<4.0mmoI/L,称「苏木杰效应」,表明胰岛素过量,应减少用量。


二、如何调节混合胰岛素的用量

1.灵活变通注射时间

举例,某糖尿病患者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

当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时,可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按常规进食;

当餐前血糖在3.9~6.7mmol/L时,应在餐前15分钟注射,同时适当多进食;

餐前血糖在2.8~3.9mmol/L时,可改为餐后即刻注射,同时适当多进食;

当餐前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改为餐前45分钟注射,并适当减少进食。

同样的道理,注射速效胰岛素(诺和锐)的患者,当餐前血糖偏低时,也应将胰岛素改为餐后注射。

2.灵活选择胰岛素剂型

许多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遇到血糖控制欠佳时,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胰岛素用量或是减少进食量,而往往忽略了对胰岛素剂型的调整。

以预混胰岛素为例,临床上有30R和50R两种规格,前者由30%短效胰岛素和70%中效胰岛素组成,后者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各占50%。目前临床上大都倾向于选择30R,这种剂型基础胰岛素对控制夜间及空腹的血糖水平效果较好。但有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空腹血糖并不太高,这种患者选择50R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更好。

(篇幅太长,下期继续)

发布于 2025-11-12 03:13
收藏
1
上一篇:英国弃用华为,一场引发争议的“国家自残”之举? 下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调节攻略,掌握8个实用简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