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岛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进行调节
1.空腹血糖调节法:
如果空腹血糖已调节在5.0~7.0mol/L时,可不增不减;
空腹血糖在3.9~5.0mmol/L时,胰岛素应减少2单位;
空腹血糖>7.0mmol/L,每增高1.4mmol/L加胰岛素1单位。
2.餐后血糖调节法:
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0mmol/L后,每增高2.0mmol/L加胰岛素1单位,但一次加量不超过4单位。
总结:调节胰岛素用量顺口溜:
「5、6不过7,7、8不离10。空1加点7,后高2加1。饮食要定量,3天一对比。」
「5、6不过7,7、8不离10」指的是: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5~6毫摩尔/升之间,不能超过7毫摩尔/升,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毫摩尔/升之间,不能超过10毫摩尔/升。
「空1加点7,后高2加1」指的是:患者的空腹血糖以7毫摩尔/升为准,每升高1毫摩尔/升可加用胰岛素0.7个单位,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2毫摩尔/升可加用胰岛素1个单位。
「饮食要定量,3天一对比」指的是:患者要控制饮食,并每隔3天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3.凌晨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要区分空腹血糖高究竟是“苏木吉反应”还是“黎明现象”?睡前用了长效胰岛素,而清晨血糖>8.0mmol/L,可测一次凌晨3点血糖,若≥4.0mmol/L,则称「黎明现象」,表明胰岛素不足,需增加用量。若<4.0mmoI/L,称「苏木杰效应」,表明胰岛素过量,应减少用量。
二、如何调节混合胰岛素的用量
1.灵活变通注射时间
举例,某糖尿病患者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
当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时,可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按常规进食;
当餐前血糖在3.9~6.7mmol/L时,应在餐前15分钟注射,同时适当多进食;
餐前血糖在2.8~3.9mmol/L时,可改为餐后即刻注射,同时适当多进食;
当餐前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改为餐前45分钟注射,并适当减少进食。
同样的道理,注射速效胰岛素(诺和锐)的患者,当餐前血糖偏低时,也应将胰岛素改为餐后注射。
2.灵活选择胰岛素剂型
许多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遇到血糖控制欠佳时,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胰岛素用量或是减少进食量,而往往忽略了对胰岛素剂型的调整。
以预混胰岛素为例,临床上有30R和50R两种规格,前者由30%短效胰岛素和70%中效胰岛素组成,后者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各占50%。目前临床上大都倾向于选择30R,这种剂型基础胰岛素对控制夜间及空腹的血糖水平效果较好。但有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空腹血糖并不太高,这种患者选择50R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更好。
(篇幅太长,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