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清泉,润泽心田的甘露之旅

“泉水” (quán shuǐ) 指的是从地下涌出或从岩石/土壤缝隙中渗出的水。
以下是一些关于泉水的信息:
1. "形成原因": 降水(雨、雪等)渗入地下,在流动过程中溶解了岩石中的矿物质。 地下水在压力作用下,沿着岩石的裂隙或断层向上运动,最终涌出地表形成泉。
2. "特点": "清澈":通常不含泥沙,水质纯净清澈。 "恒温":很多泉水的温度相对稳定,不受季节变化影响,有些甚至有特殊的医疗价值(如温泉)。 "富含矿物质":根据流经的岩层不同,泉水可能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例如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有些甚至被认为有饮用或洗浴的益处。 "流量变化":流量可能受季节、降雨量、开采等因素影响。
3. "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泉水常被视为生命之源、纯净的象征,与灵气、吉祥相关联。 很多名胜古迹都与泉水有关,如济南的趵突泉、北京的玉泉山等。 泉水也是许多诗词歌赋的题材,寄托了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意境。
4.

相关阅读延伸:泉水

暑期,陪老同学在济南市区转了转。在济南住了几十年,平日并无感觉,用心转一转看一看,忽觉得济南真是这世界上少有的美丽城市。不夸张。

城市美不美不外乎三要素:有山有水有文化。这些济南都不缺。再来看,山是什么山,水是什么水,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济南的山虽不高,没有璧立千仞之势,峰高耸云之观,但正因如此才恰到好处。群山在城南形成一抹青黛,成为城市画卷的背景,与泉水和湖泊,相映成趣,却不夺风头。而且,山是青山,苍松翠柏掩映着青峻的岩石,秀丽而刚毅,风吹不起尘,雨后更洁净。因为有了山就有了城市的层次感,由南往北,高下相间。而在市区的北部的平原上,很奇妙地散布着几座孤零零的小山,没有树木,只有岩石。大小相仿,结构相似,色调相同,被古人称为“齐烟九点”,成为独特一景。遥想工业化之前,没有高楼大厦,老城是青砖老宅,清泉湖泊,南面是一抹青黛,北面是垂柳荷塘,9座小山点缀其中,该是多么美妙的一幅山水画。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应该是很写实的作品。

济南的文化是灵动的文化。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有多少皇陵古墓,出土多少青铜瓦罐,更在于文化人留下的文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的诗句诠释着济南文化的灵动气韵。杜子美、赵子昂、李易安、辛稼轩、曾南丰、赵孟頫、刘鹗、老舍、郭沫若,这些百世流芳的“名士”都曾为济南写下赞誉的诗文,使其足与金陵、苏杭相媲美。

然而,济南有任何城市所不能比拟的精彩,就是有全世界最美的泉水。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以及苏杭等城市不同,济南不是水城,没有让水纵横交错地把城市分割的七零八落,也不必担心水患泛滥,四壁潮湿,蚊蝇滋生。济南高楼林立,街道井然,是一个干爽清新的城市。但济南却又不同于其他北方的城市,它处处有水的存在,这又使它充满灵性。济南的水不来自任何江河湖海,完全自己产生,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涌出,形成一个个泉群,泉水洁净甘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水像活泼的少女,从泉眼里欢快轻盈地地跳跃,流入池塘和环城河,静静地还原处子的安静和羞涩。泉水像是高档的奢侈品,像珍珠,像翡翠,镶嵌在垂杨细柳之间,完全为消费而生,仅供贵族般的市民欣赏和享用。正是因为这不息的泉水,使济南的美无以伦比。正如老舍云;“若设没有了这泉水,济南的美定会失去一半”。

秋日里,风和日丽,市民们在泉边赏泉戏水,还可把水带回家,邀几位好友,饮一壶好茶。没有一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如此的福利。

水,沿着环城河流进了大明湖。明湖是泉水的聚集地,就其水的出身和本质而言,没有哪个湖比其更高贵。

大学一年级,上写作课,一位颇爱散文的老师带着我们来到大明湖,在小沧浪亭给我们背诵老残游记中对“佛山倒影”的描写,令人神往至极: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得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湖业已澄清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倒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一个千佛山还要光彩,还要好看。”

只有泉水聚成的湖面,才能呈现这一奇观。刘鹗的这段精彩描写,把济南的山和水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寥寥数笔,勾划出济南的神韵。这样的济南,能不是最美吗。

(见于2018年10月30日齐鲁晚报“青未了”)

壹点号老气横秋

发布于 2025-11-11 15:13
收藏
1
上一篇:六十花甲纳音奥秘,传统五行文化的精深浅析 下一篇:夜的钢琴曲经典重温!本周六赠票邀你共赴孤独治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