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国东北有一个高山,那座山山高气肃,每年积雪长达5个多月,绝顶有千余平方米寸草不生。一个空军雷达站就驻扎在这里。
严寒冬季,冰雪、狂风、大雾接连不断,官兵们担负着24小时的战备值班。上山换班、清除雷达天线上的冰雪、巡查电线线路、清理营区积雪就是他们的日常。
冰刀刺骨,雪深及腰,这日常里含着太多艰辛。
”
“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蓝天的穹谷。”
每次听到这首《天边》,思绪便会飘向驻守在某高山的官兵那里。
换班途中
那座山,山高气肃,雪消甚晚,绝顶有千余平方米寸草不生,每年积雪长达5个多月,可一个空军雷达站就驻扎在山上。
进入三九,气温已经降至零下20余度。冰雪、狂风、大雾,在这里都是家常便饭,恶劣的天气对官兵保障战备任务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雷达兵作为祖国空防的“眼睛”,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恶劣的天气不是降低标准的理由,他们担负着24小时的战备值班。
严寒中的监控摄像头
高山雷达站的营区一般是在半山腰,雷达阵地在山顶。天刚亮,战勤组的官兵便赶往山顶雷达阵地换班。
山上一片一片的雪,表面上看着平整,可经过一冬的累积,最深处已及腰深,行走时更是举步维艰。
为了避免雪往鞋里灌,官兵们将鞋和裤子的连接处用宽胶带严严实实粘了好几层,不过,无孔不入的细雪经常还会偷偷地钻进鞋里,瞬间融化成水,冰凉刺骨。
排长李家波边走边提醒道:“积雪下面总会暗藏危机,石头、荆棘和倒下的树木经常会成为‘陷阱’。”
大雪压弯了树枝
越往山上走风越大,大风夹杂着雪粒如藤条般抽打着露在外面的脸颊,钻心的疼。
操纵员、上士王红臣告诉笔者,山顶的风有时能达到10级以上,官兵们阵地换班或清扫兵器积雪,遇上大风根本就站不住,背包绳便成了上山“神器”——用背包绳拴在腰上,一个拉着一个。
一旦风雪过大,官兵就要爬到雷达天线上,用背包绳把自己牢牢地绑在上面,不断敲打上面的冰雪,减轻天线的承重,防止装备受损。
及时除雪,防止装备受损
雪一场接着一场,雷达站官兵学会了和风雪打交道。
为了战备保障畅通,每次都要及时清理阵地、营区、战备路上的积雪。
弯弯曲曲的战备路绵延几公里,有时不等这场雪扫完,下场雪就下了。
清扫积雪是官兵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枯草凌霜,冷风似刀。冰雪每天都会往电线上凝聚,被风吹断的树枝也会落在电线上,如不及时处理,越来越重的电线就会有崩断的可能,影响战备,于是巡查线路便成了官兵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数万米的线路、上百个电线杆、数公里的巡线路,每次都需要5到6个小时,遇到饭点,也只能靠随身携带的几包饼干和带冰渣的矿泉水充饥。
大雪大风来临之前
战位是冰冷的,官兵的练兵热情是高涨的。近年来,雷达站的军事训练走在单位前列,一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检查装备中
说话间,霞光洒遍了群山,皑皑的白雪晶莹剔透,官兵们加快了脚步向山顶值班阵地走去。
眺望那山、那风、那雪、那兵,俨然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巡查线路的官兵宛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的山,一眼望不到边。守山的,都是最忠诚、最顽强的生命。
坚守高山的一代代官兵,用大山般宽厚的使命担当和无私情怀,让雷达天线稳稳长在了高山上,让高山牢牢长在了心里,让这云端的高山有了灵魂和温度……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焦义宝 裴思慧
编辑:李文慧
编审:曲延涛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