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见过不少农场,抄了网红打卡点、搞了露营烧烤,结果流量稀烂、流水惨淡?其实现在做农场,早不是“有地有菜就能赚”,核心是把“场地”变成“能让人花钱的生活场景”。今天就用几个真实案例,教你轻松get赚钱秘诀!
首先得搞懂,城里人开车一小时来农场,买的不是菜,是体验和感觉!深圳有个7亩的幸福農园,就摸透了这点。他们专做高端定制,对接企业团建、国际学校早教这些高预算客群,用树林、菜地打造“太阳田”“法式乡野舞台”,承接音乐会、婚礼包场,人均500元起,2年就办了上百场活动,小农场也能赚大钱。
光有场地不够,得让用户愿意掏钱。长沙有家农场被称为“自然美学天花板”,他们不搞粗糙的农家乐,专做有仪式感的户外派对和下午茶。比如那个“生如夏花,无尽之夏”的蓝色系套餐,198元一位,有精致摆台、融合菜系,拍照超出片,结果3年开了3家店,百万投入当年就回本。还有泰州的三河半岛营地,让孩子亲手用面包窑烤披萨,80秒就能出炉,58元一位,成本不到10块,家长就愿意为孩子的动手成就感买单。
最后要把流量变“留量”,复购才是长久钱。重庆有个10亩的小森林农场,6个月营收500万,复购率40%!秘诀就是不搞低频大节庆,而是全年安排高频小活动,茶艺、烘焙、扎染、亲子沙龙轮番上,让用户总想来打卡。再搭配“引流+盈利+溢价”的产品,比如用秋收场景吸引客流,用割稻谷、竹编等项目赚钱,最后靠定制派对赚溢价,形成消费闭环。
其实农场赚钱的本质,就是卖“城里人向往的生活”。不用盲目跟风网红,找对客群、做好体验、留住用户,哪怕是小农场,也能在农文旅赛道站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