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道教祖师王重阳书法之谜,江湖体独步江湖,能识其字者寥寥无几

哈哈,你这个问题很有趣,也点到了很多网友心中的一个“槽点”!
关于王重阳的字——“"知常"”(Zhī Cháng):
1. "字面意思":字是“知常”。“知”是知道、认识,“常”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规律、本真状态。合起来就是“认识并体悟永恒不变的道理”。这本身是非常符合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经》中“知常曰明”理念的。
2. "为什么难懂": "高度概括和哲学性":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一个非常深刻且需要长期修行的哲学和宗教概念。对于没有一定道家思想基础或者哲学思辨能力的人来说,确实很难立刻完全领会其深意。 "需要修行体验":“常”的状态往往不是纯粹智力能够理解或描述的,需要通过内丹修炼、静坐、体悟等方式去“证悟”,而不是仅仅“知道”。所以,它更像是一个修行目标或境界,而非一个简单的名词解释。 "与名字的关联":他的本名是王中,字知常。名字和字常常是相互补充或关联的。“中”代表中正、中道,“常”则代表永恒不变的道。合起来,更是点明了他修行和追求的核心。
3. "网友“江湖体”的说法":

相关阅读延伸:看看道教祖师王重阳的字,能把它学明白的没几个,网友:江湖体!

书法史上很多名家都崇信道教,在他们的字里能看到潇洒清健、翩然脱俗之美,比如王羲之、张旭、苏轼、黄庭坚等人,他们的字里就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审美。与他们相比,真正道教中人的字更洒脱、更千变万化,境界也更高。


陈抟老祖所写的“开张天岸马”、张三丰的“龙行大草”,都令人啧啧称奇,在大众之中的知名度很高。看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朋友,一定对“五绝”不陌生,其中排在“五绝”之首的是“中神通”王重阳。


他是全真教三大祖师之一,武功高强、修为深不可测,手下底子也是个个人中龙凤。实际上,现实中的王重阳虽然不会一阳指,但他的修为更高,在道教中的地位也更显赫。王重阳原名王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


他出身陕西咸阳豪门大族,自幼博览群书,后进入府学,还中过进士。王重阳原本崇信儒家,希望以济世之学匡扶社稷。但入朝为官后被长期打压,只能担任征酒小吏,于是遂愤然辞职隐居。金正隆四年(1159年),王重阳开始云游天下,在甘河镇遇到一位奇人,授他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


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闭关结束,前往山东传道度人,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在山东宁海建立“全真堂”,此后一直传道,直至金大定十年(1170年)在大梁(今河南开封)逝世。


在今天陕西西安重阳宫后院的碑林中,有一块《无梦令碑》,碑上文字由王重阳亲自撰写,这也是他留给世人的唯一一件书法作品。此碑立于金承安五年(1200年),是根据王重阳生前遗墨镌刻而成。


《无梦令碑》原散置于王重阳墓侧田野,1962年时移入重阳宫后院。碑型为尖首方座、首身一体,通高230厘米,碑身高180厘米、宽94厘米、厚27厘米。碑额横题行书“无梦令”三字。正文为草书,共四行、行八字、总计36个字,字径20厘米。


释文为:“大道长生门户,几个惺惺觉悟,铅汞紧收藏,方始澄神绝滤。心慕,心慕,便趋蓬莱仙路。重阳子书”字数不多,但内藏无限智慧,能参透学明白的人寥寥无几。王重阳早年也精于翰墨,曾学过柳公权、“宋四家”的字。


但悟道以后,他的字也不再拘泥于古法,而是个性鲜明,不计工拙。此碑点画浑实圆劲,牵丝引带,结字欹侧婀娜,字与字连带密切,颇有一种龙飞凤舞的姿态。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是标准的‘江湖体’”。


您觉得王重阳的字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

发布于 2025-11-07 01:13
收藏
1
上一篇:这样的江湖体,依旧风华绝代! 下一篇:揭秘“江湖体”书法之谜,李明同学的书法究竟算不算“江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