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何为“江湖体”?揭秘书法之韵,字写得好看,究竟才算书法吗?

理解“江湖体”和“书法”的区别,是提升书法认知的关键。我们来逐一探讨:
"一、何为“江湖体”?"
“江湖体”并非一个严谨的书法流派术语,而是一个带有一定"贬义或中性"评价的标签,通常指那些"缺乏深厚传统功底、风格媚俗、追求视觉冲击力或某种“流行”感、往往难以登大雅之堂"的书法作品或字体风格。
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1. "缺乏法度与根基:" 对传统书法的笔法(如起笔、行笔、收笔的细节)、结构(字形的安排、内部空间的处理)、章法(整幅作品的布局、气韵)等掌握不足,甚至有悖法度。常常是“有形无神”或“形神皆失”。 2. "刻意追求效果:" 为了显得“有功力”或“有个性”,可能会过度使用某些技巧,如夸张的顿挫、扭曲的笔画、异于常规的结构变形、滥用涨墨或枯笔等。这些效果有时是为了模仿名家的某些特点,但往往流于表面和做作。 3. "风格媚俗或怪异:" 风格上可能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有时是低级趣味),追求“酷”、“炫”、“野”、“怪”,缺乏高雅的格调和独特的艺术灵魂。有时

相关阅读延伸:究竟何为“江湖体”,什么样的字才算是书法?字写得好看远远不够

前不久刷抖音,看到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写得一手流利的“毛笔字”,点画之间运转自如。在评论区一众的叫好声中,有为数不多的专业人士指出,这根本就是“江湖体”,可惜了一个好苗子。

那究竟何为“江湖体”?为什么让专业人士如此深恶痛绝?什么样的字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书法?

江湖体之“江湖”绝非是指书学当中的一大流派,也不是指江湖义气,而是“野道”、不入流的意思。

江湖体一般是指没有经过系统的临帖训练的外行,写出的缺乏正统笔法、章法法度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往往是书写者自娱自乐的独创。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两大类。

一种是点画和文字结体极其夸张、放纵的“书画结合体”,这种作品寻求一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这一件“江湖”作品,点画之间没有任何的法度可言,与个性化表达更是沾不上边只是用一些奇怪的线条,勉强拼凑出了可识读的“江湖”二字,这样的作品甚至不值得被纳入艺术的范畴。

第二种相对第一种比较具有迷惑性,字迹看起来相当规范,也具备一定的美观性。只可惜书法不等于写字,书法是一门艺术,它和我们日常中的实用书写体势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像这样的作品乍一看觉得美观,但是却缺乏法度依据,非欧、非颜、非王,像是无根之木,需要相对专业的书法人员才能鉴别,我们更愿意称之为“艺术字”。


正统书法和江湖体书法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只要在法度之内,怎么变化都可以。张旭、怀素两位草圣的狂草艺术就是典型代表,他们的《古诗四帖》、《自叙帖》的作品,虽然看起来狂乱飞舞,但字字法度严谨。

我们俗话说“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一个字中一个笔画的书写差了一点,可能就是另一个字,或者直接变成江湖体。所以我们在练习草书的时候,像王羲之的《草诀百韵歌》、《十七帖》这样的作品是必学的。

选择前人法帖进行临摹,学习正统的笔法只是书法学习的第一步。这第一步是最基础的,要想真正的写得一手纯正的书法,写出自己的风格,需要数十年的历练。

反观书坛现状,功利气息过于浓厚,“名人书法”层出不穷。书法成了一些人追名逐利的工具,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

江湖体书法大行其道,浑水摸鱼的人不在少数,有真才实学的人凤毛麟角。正统书法衰败,似有不可挽救之势。

发布于 2025-11-07 01:13
收藏
1
上一篇:利益驱动下的超级战舰,EA游戏诞生史及其功与过 下一篇:江湖体揭秘,不临帖书法的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