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干部“道行”能力,筑牢执政为民基石

“道行”一词,源自道家思想,原指修道者的修养和境界,后引申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处理事务方面的智慧、经验和能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多些“道行”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履行职责、服务人民、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领导干部如何多些“道行”的思考:
"1. 增强道德修养,筑牢“道行”之基:"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后。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修身养性,提升境界。" 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注重自我反思,不断修正自身不足,提升道德境界。 "树立良好形象,发挥表率作用。" 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团队的风气。
"2. 深入学习实践,练就“道行”之能:"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领导艺术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

相关阅读延伸:领导干部要多些“道行”

“道行”原指僧道修行的功,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一个人的技能、本领、能力等,属于个人“硬实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关键少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行”,多些工作、干事的“道道”。

要不断提升“坐而论道”的能力。就“坐而论道”而言,体现了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研判能力,说明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理论素养,既能够“道”的出,还能够“道”有“理”。我们知道,党员领导干部要谋事决策,要联系服务群众、宣传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干事创业,推动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道行”,没有一定的“经纶”,是很难开展工作,很难服众的。行之必先言之,言之必有“言力”。“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领导干部做好“起而行之”,首先要有“坐而论道”的能力,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不断提升“论道”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出“道”的能量和效果。提升“坐而论道”的能力就要不断在“学习上”狠下功夫、在调查研究上下很多功夫。要学习政治的、理论的、政策的、法律的、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等各种各类知识,做“博学者”;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了解民情,才能在“论道”中做到引经据典,理据充分,说服他人。

要不断提升“行之有道”的素质。“北汽”曾有一则广告词:“行有道,达天下”。按字面理解,开车时按照正确的道路、遵守交通规则去“走道”,可以到达任何“目标”。也就是说,干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规范规则、规章规矩,就是要按照“制度”行事。具体到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强化“行之有道”的素质和本领。一方面,要强化政治意识,把讲政治作为干事、办事、从事的“道”,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权有所戒,为民用权,时刻扎牢制度的笼子,不强权、霸权、越权,切实让权力在制度纪律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发挥权力为民的最大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干什么事都有办法、讲策略,或者说有“道道”,有自己独到的“招式”“套路”,把事情办到最佳效果。做到“行之有道”,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断加强对党章党规、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就要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提高职业能力、专业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岗位担当,不断练就干事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

要不断提升“倍道而行”的效率。对党员干部来说,对待工作和任务就要有“倍道而行”的决心和毅力,当天事当天毕,限期事限时毕。当前,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党员干部对待工作和任务不是“立刻办”“马上办”,总是以这理由那借口“放一放”“等一等”,不要不动、不催不急,一拖再拖,完全没有时间意识和效率观念。党员干部要强化“倍道而行”的意识,面对交办的工作和任务要有“雷霆之势”,有“不过夜”“不过时”“不过期”的紧迫感,有“立刻干”“加点干”“提前干”的责任感。“倍道而行”体现了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精神,是优良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关键少数”,务必继续发扬“夜以继日”“夙夜在公”“通宵达旦”的精神和毅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在追求工作效率的同时,工作标准和质量也“有高无降”。

作者:陈常国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委巡察办

发布于 2025-11-03 18:12
收藏
1
上一篇:改编自黄易同名小说 中华网龙研发手游《寻秦记》宣传开跑 全台首创互动活动「寻人启事」即将穿越 下一篇:搞趣网揭秘,问道手游高效道行积攒攻略,提升技巧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