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生存挑战,单日仅靠一块面包与一瓶水,谁能挺过这场生死考验?

这是一个经典的生存情境挑战!一块面包和一瓶水,看似简单,但在真实的生存环境下,它们能支撑多久,以及如何最大化它们的效用,是关键。
"核心要素分析:"
1. "面包 (Bread):" "能量来源:" 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是快速补充能量的来源。 "缺点:" 容易变质(发霉、受潮),如果保存不当会很快失去食用价值。质地可能变硬。不能直接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潜在用途:" 如果有火,可以烤面包,使其软化、更易消化,并可能延长保存时间。可以撕成小块泡在水里(如果水足够的话),增加一点碳水化合物在水里。
2. "水 (Water):" "生存必需品:" 没有水,人类通常只能生存3天左右。水对于维持生命、调节体温、消化和排泄至关重要。 "重要性:" 水的优先级远高于面包。必须确保水的安全性和可饮用性。
"生存策略:"
1. "首要任务:确保水的安全与持续供应。" "检查水源:" 水瓶里的水是干净的饮用水吗?如果是瓶装水,那是最好的。如果是其他来源,必须假设它可能不安全,需要净化(煮沸、过滤、使用净水药片)。"没有安全的水

相关阅读延伸:生存大考验:一块面包加一瓶水

在火车站卖面包和水

在火车站给行人按摩

在餐厅当服务员

一块面包,一瓶矿泉水,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存两天,如何做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宜昌80名大学生完成了。记者昨从三峡大学获悉,该校80名学生兵分三路,分赴仙桃、恩施、荆州“生存挑战”,两天一夜全靠打工挣生活费,最终挑战成功,无人掉队。

6小时洗2000碗碟

“生存挑战”从22日开始,这些从“大学生菁英训练营”挑选出的80名大学生,早上5点就坐火车出发了。学校只提供了去目的地的火车票,一块面包、一瓶矿泉水。接近中午,他们陆续到达目的地,从火车站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因为要赚钱买从车站到县城的车票,我们身无分文,只能把手里的面包、矿泉水卖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大三学生许林峰告诉记者,面包和矿泉水一共可卖5至10元。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他们想尽办法——许林峰“卖唱”,在火车站唱了一首《精忠报国》,赚了10块钱;体育学院的同学为行人按摩;有舞蹈底子的跳起舞来……

到了县城,他们分成5个小组,3人一组,挨家挨户去寻求打工地。许林峰在仙桃一组,在街上找了大半天后,接近傍晚终于有一家宾馆接受了他们,答应他们从第二天开始工作,女生当餐厅的服务员,男生在厨房洗盘子。“我们三个男生,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半,连续洗了近6个小时的碗碟,应该有近2000个吧。”许林峰说,盘子都是一大箩筐地运进来,他们不停地洗,虽然戴着手套,但长期泡水和洗洁精,最后手都肿了、发白了……一天的工作,换来的报酬是工作餐、员工宿舍暂住一晚,60元的微薄薪水。而这60元,刚刚够他们返回火车站的车费。

连问50家店遭拒

文学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陈汝洋,被分到荆州二组。他们先在沙市区找了一圈,没找到工作;又到荆州区找,从上午9点一直到下午5点,毫无所获。“很多餐馆不要短期工,听说我们只做一两天,都摆手不要。”陈汝洋说,在城中心的繁华地段,他们一连问了50多家小店,都被拒绝了,而那时他们已是饥肠辘辘——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从地下商场的楼梯走上来,感觉体力完全透支了,都是互相搀扶着上来的。”

同行的郑鑫告诉记者,那时候真的想过放弃,“就想把荷包的卡拿出来,取钱买点吃的,放弃任务算了。”但是在同伴的打气鼓励下,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一行人又走了一圈,终于在一间西餐厅找到工作,那时已是下午6点了。

荆州一组的方源,是这次“生存挑战”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他们也是在第一天下午找到餐厅的工作。她负责在门口招揽客人,分发菜品并进行介绍,“没有做过这种工作,刚开始很尴尬紧张,不敢上前。”方源说,在一旁阿姨的帮助下她才慢慢进入角色,开始大声招揽客人。从17点到20点半,他们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在简陋的员工宿舍里匆匆入睡。

尝尽冷暖学会感恩

“遭受太多的冷眼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次是体会到了。”谈起这次“生存挑战”,陈汝洋感慨不已。他告诉记者,他们拿着学校开的证明信,可还是很多人不信任他们,向他们投去质疑的眼光。当他们找不到工作时,几个人就坐在街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背后是肯德基飘来的香味儿,百感交集。

被分到厨房打工的郑鑫,还被一些老员工欺负,拖地打水都打了三遍,第一遍冷水,不行;第二遍热水,没有加洗洁精,再重打;拖不到的地方,还要趴着身子够进去……“从来没有吃过这种苦,但在那种环境下,只能硬着头皮做了。”

虽然如此,也有不少好心人伸出援手——好心阿姨为他们送来馒头充饥,好心老板把工资从30元加到50元,好心大妈为他们拿来饮料……“当时,就算是一点点帮助都是巨大的。”许林峰说:“生存挑战”不仅教会他如何在陌生环境下生存,更重要是学会感恩。“以后碰到需要帮助的人,也一定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对于郑鑫来说,有了这次的经历,他以后再也不会浪费食物了——他在餐馆里收拾桌子,很多剩菜饭都只能倒掉,而那时他正是最饥寒交迫的时候,“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校方只为锻炼学生

此次去的80名大学生大多读大三,而且都是品学兼优的校级学生组织负责人。23日晚6时,这80名学生都准时回到宜昌火车东站,全部完成任务。

“其实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压力很大。”三峡大学团委副书记徐纯表示,学校虽然做了充分的安全预案,活动也都是分组进行,学生可以互相照顾,可还是有安全顾虑,担心路上出现意外或者事故,但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他们还是顶着压力做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各种教育、训练、学习中得到提高,实现人才价值的增值。”

徐纯说,现在的教育环境,理论多于实践,而这次让学生们走出校门,真正体验一把“生存极限”,也是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现在的大学生衣食无忧,很少会吃这种苦,这种经历也会令他们终身难忘。”

发布于 2025-11-01 09:12
收藏
1
上一篇:时隔52年,丁珮揭秘李小龙死亡之夜谜团,亲述与巨星关系,自曝被李小龙主动追求 下一篇:现代人抱怨生活艰辛,却难想象古人生存考验之严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