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雨化田原型汪直,提督西厂六年荣光,屡建奇功终遭失宠罢免之谜

您说的非常对!"西厂雨化田"这个角色,其原型正是明朝著名的宦官——"汪直"。
让我们来对照一下:
1. "机构对应": "西厂":明朝的特务机构,类似于锦衣卫,但权力更大,专门负责缉捕、刑狱,监视百官。 "雨化田":西厂的掌权者,掌握生杀大权,是皇帝(明英宗)身边最信任的宦官。
2. "人物原型": "汪直":明朝英宗时期的著名宦官,因功被英宗破格提拔,于"景泰二年(1451年)"正式设立"西厂",并任命汪直为"提督"。 "雨化田":虽然是虚构人物,但其性格、权力、行事方式,都深受汪直的影响,可以说是作者根据汪直的历史事迹和当时西厂的权力状况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出来的。
3. "任职时间": "汪直提督西厂":从"景泰二年(1451年)"到"景泰七年(1456年)",长达"六年"。这与小说中雨化田掌控西厂的时间长度非常吻合。 "雨化田":在小说中,他长期担任西厂

相关阅读延伸:西厂雨化田原型汪直,提督西厂六年、多次巡边立功,终因失宠罢免

在电影《龙门飞甲》中,西厂雨化田曾霸气说道,“你们东厂不敢管的事,我们西厂管;你们东厂不敢杀的人,我们西厂杀。一句话,东厂能管的我们管,东厂不能管的我们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而雨化田的原型,便是大明成化年间的西厂提督汪直。

以俘虏身份被净身入宫,经万贵妃推荐获得重用

从明英宗正统年间开始,明朝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事件便层出不穷,到天顺年间,以侯大苟领导的“大藤峡瑶乱”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朝廷调集重兵对叛军展开围剿,后经半年征战,终于平定叛乱,而汪直作为叛乱的瑶民后代,也被掳往京城。

成化三年(1467年),尚且年幼的汪直被押解京城,净身后被送入皇宫,被分配到昭德宫,负责勤杂事务,服侍的对象正是万贵妃。

万贵妃本名万贞儿,她比明宪宗大十七岁,早年入宫为宫女,深得孙太后喜爱。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郕王朱祁钰即位为帝,但孙太后却提前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为太子,并将万贞儿派往太子宫,负责抚育年仅两岁的朱见深。

三年后,朱祁钰废朱见深为沂王,年幼被废的朱见深极为恐惧,因此留下口吃毛病。在被废的数年间,正是万贞儿始终陪伴身边,陪其度过了落魄、无助、孤独、狼狈的时期。因此,当父亲明英宗复位,自己重新被立为太子后,朱见深立即将万贞儿要到了身边。

朱见深本想以万贞儿为太子妃,但被朱祁镇所拒。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驾崩,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朱见深即位之后,又请求立万贞儿为后,却又遭到太后反对,不过万贞儿虽然没能成为皇后,但朱见深对她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堪称宠冠后宫。

汪直入宫之后,年幼的他凭借着做事勤快,很快便得到了万贵妃的赏识。后来,正是在万贵妃的推荐下,汪直得以被明宪宗调往御马监。当时,汪直虽然年纪不大,但凭借着伶俐多谋,却逐渐开始受到明宪宗的宠信。

成化十二年(1476年),妖道李子龙凭借着旁门左道和善于蛊惑人心,使得不少官员都拜在了他的门下,之后又通过勾结太监韦舍,得以潜入皇宫,先后到万岁山等地“游览”,传言李子龙曾意图弑君,但没等他找到皇帝,便被锦衣校尉发现捕获,后被处死。

一个妖道,竟然能够如此轻松潜入皇宫,这让从小便缺乏安全感的明宪宗大为紧张,开始变得疑神疑鬼,深感到处都充满了危险,更对东厂和锦衣卫的办事能力,乃至忠心程度都产生了严重怀疑。

为了打探外界消息,明宪宗便命汪直改换服装,带着一两名校尉出宫探访,汪直办事用心,很快便打探了很多秘闻,明宪宗见此举果然有效,于是让汪直继续探查。

明宪宗设立西缉事厂,但仅七年便又撤销

汪直化装成百姓外出,虽能打探到一些消息,但因身份原因多限于民间,无法打探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为了方便行事,明宪宗下令从锦衣卫中挑选出善于刺探情报者一百余人,于灵济宫前另设厂司,为了区别于明成祖设立的“东厂”,称之为西缉事厂,简称“西厂”,以汪直提督西厂事务。

汪直提督西厂初期,倒也算是尽忠职守,时有南京镇监覃力朋入京进贡,在返回南京时,不仅夹带了一百船的私盐,而且沿途飞扬跋扈,所过州县不胜其扰。武城县典史责问于他,反被覃力朋带人殴打,以致牙齿被打断,另有一人被射杀。汪直查出此事后,立即报告明宪宗,最终覃力朋被逮捕斩杀。眼见如此短的时间便取得收获,明宪宗对汪直更为宠信。

同年二月,又有一人送上门来。建宁卫指挥使杨晔与其父杨奏,平日里凭借权势暴横乡里、残害人命,被仇家举报后入京行贿,向锦衣卫百户韦瑛求情,韦瑛假装答应,而后立即报告汪直。汪直得知消息后,立即将杨晔和董玙逮捕下狱,对两人严刑拷打,后又迁出多位官员,然而当汪直定案时,杨晔已死于狱中,最终判处杨泰斩刑,杨士伟等人则被贬官。

汪直将杨晔下狱致死,可谓一下捅了马蜂窝,杨晔乃是前内阁首辅杨荣之孙,而杨荣在官员和士子中的声望极高。于是,开始不断有官员上书弹劾汪直,而汪直则随之展开反击

三月,左都御李宾上奏说,凡是谎报情况,妖言感众的人,都应该论罪当斩。为此,西厂的旗官小校,开始到处搜捕妖言惑众者,或是栽赃陷害,或是严刑拷打,以致大量官吏百姓遭殃。

四月,汪直命令韦瑛将左通政方贤、太医院判官蒋宗武逮捕下狱,礼部郎中乐章、行人张廷纲出使安南还朝,刑部郎中武清从广西视事还朝,浙江布政使刘福由于朝廷起用恢复其官职而来到京师,结果也都被汪直逮捕后投入狱中……

与此同时,汪直又在全国各地广布校尉,这些西厂人员凭借权势,越过司法体系随意动用严刑重法,以致朝廷制度陷入混乱。

五月,大学士商辂和万安、刘珝、刘吉上奏,以西厂“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为由弹劾汪直。明宪宗看后却是大怒道,“难道内廷中一个小小的下人,还能危害整个天下不成!”又命司礼监太监前往内阁,责问商辂等人,“这奏疏是出于谁的主意?”

面对责问,商辂等人详细罗列汪直罪行,并说道,“臣等同心一意,为国除害,没有先后之分。”

次日,兵部尚书项忠等大臣也都纷纷上书声援商辂,明宪宗见群情汹汹,这才不得已下令罢设西厂,汪直重回御马监任职,韦瑛则调往边防卫所,西厂旗校遣回锦衣卫。

西厂虽被撤销,但汪直却是盛宠不衰,他表示内阁奏章乃是司礼监黄赐、陈祖生的主意,明孝宗遂将两人贬斥南京。接着,九年未得升迁的御史戴缙又上书替汪直争辩,盛赞汪直的功劳,御史王亿也上书大肆吹捧汪直。

于是,在撤销仅仅一个月后,明孝宗又于同年六月重开西厂。重新掌管西厂的汪直立即展开报复,指使他人上书诬告项忠,明宪宗命令三法司和锦衣卫会审,知道这是汪直意思的众人不敢违抗,项忠遂被废为平民。接着内阁首辅商辂、左都御史李宾、尚书董方等数十人也先后遭到弹劾罢免。

在排斥异己的同时,汪直又大肆提拔亲信,曾替其出言的戴缙因此得以先后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而汪直的好友王越也得以升任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陈钺为右副都御史兼辽东巡抚

多次受命前往边关监军,虽有战功却也因此失宠

成化十四年(1478年),因辽东巡抚陈钺错杀女真贡使,边境冲突日益激烈,汪直主动请缨前往辽东招抚,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则建议派遣朝中大臣前往安抚,兵部左侍郎马文升遂受任前往,临行之前,汪直提出派人同往,但被马文升拒绝。

成化十五年(1479年)六月,明孝宗命汪直前往辽东调查引发边患的原因,陈钺为了逃避罪责,对汪直极尽阿谀,再加上他素与马文升不合,于是诬陷女真叛逃,都是马文升禁止与女真交易农器的缘故,最终导致马文升被下狱问罪,谪戍重庆卫。

陈钺知道,大明太监最为敬重的就是郑和,因此对于战功全都十分渴望。于是,为了进一步讨好汪直,陈钺上书请求朝廷讨伐海西女真,并暗中对汪直表示“直虏可覆也”,明宪宗遂以抚宁侯朱永为总兵,陈钺提督军务,由汪直为监军,率兵讨伐女真。

当时,女真虽然叛乱,但仍对明朝通使进贡,根本没料到明朝会出兵,结果被杀伤甚众。还师后,明宪宗在文华殿受俘,汪直因功被增加俸禄,并得以监督京师十二团营,朱永进封保国公,陈钺升任户部尚书。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延绥镇守太监张选上奏,瓦剌亦思马因犯边,明宪宗遂命朱永为平虏将军、总兵官,由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前往讨伐亦思马因,在得知鞑靼已西迁至威宁海子后,汪直和王越率精骑连夜冒雪奔袭威宁海,大败瓦剌军队,斩杀四百余人,俘虏一百七十余人。战后,明宪宗论功行赏,升王越之子王时为正千户,封王越为威宁伯。

同年七月,由于安南常年侵犯占城,占城派使节入朝,请求明朝出兵讨伐安南,汪直为此献上征讨安南的计策,建议出兵讨伐安南,但因陆容、刘大夏等大臣的劝阻而不了了之。

汪直的多次边关之行,固然让他立下了一些战功,但离开皇帝身边的他,却也因此给了政敌可乘之机。当时,不少大臣都利用汪直离京之机上书弹劾于他,巡按辽东御史强珍便曾上书弹劾汪直、陈钺隐瞒败绩,虽然明宪宗始终不曾因此加罪,但久而久之,还是从心底对汪直开始疏远。

成化十七年(1481年)八月,亦思马因再次侵犯大同,明宪宗命令王越前往宣府御敌,汪直仍任监军。敌军退走之后,汪直请求班师,但明宪宗却将他调往大同镇守,而将其他将吏全部召回。十月,巡抚宣府御史史秦纮上奏,弹劾汪直纵兵骚扰百姓,明宪宗仍未治罪。

成化十八年(1482年),有盗贼进入皇帝西内廷,被东厂校尉擒获,东厂提督尚铭报告明宪宗后,明宪宗对其大加赏赐。汪直得知消息却大怒,认为尚铭乃是自己所提拔,竟然敢背着自己擅自邀功请赏,尚铭为求自保,于是将汪直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全都告知明宪宗,内阁首辅万安也趁机上奏汪直罪行,紧接着科道官员纷纷上奏弹劾。

同年三月,明宪宗下令罢除西厂。八月,万安担心汪直与王越勾结报复,于是在他的请求下,明宪宗下令将威宁伯王越调去戍守延绥,而以许宁代替王越的职位。

成化十九年(1483年)六月,大同巡抚上奏说汪直与总兵许宁不和,恐怕耽误边事,明宪宗于是将汪直调往南京御马监任职。八月,御史徐镛弹劾汪直欺君罔上之罪,明宪宗又降汪直为南京奉御,并削去王越官爵,兵部尚书陈钺、工部尚书戴缙、锦衣指挥使吴授也都被革职。不久,汪直又遭右都御史李裕和副都御史屠滽弹劾,最终被罢职夺俸,黜为闲人。

发布于 2025-10-25 12:13
收藏
1
上一篇:新华IP指数揭晓,“斗罗大陆”与“魔道祖师”强势入榜,漫改剧开辟产业“新蓝海” 下一篇:清华美女学霸邂逅草根网红主播雨化田,情感纠葛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