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分级刻不容缓,守护童年,你支持这一变革吗?

我理解您对动画片分级问题的关注。动画片分级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话题,涉及到儿童保护、内容审查、家长选择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于是否“刻不容缓”,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
"支持“刻不容缓”的观点:"
1. "保护儿童是首要责任:" 动画片是许多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一些动画片可能包含成人化、暴力、恐怖、不适宜的语言或价值观,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分级制度可以帮助家长识别哪些内容适合孩子观看,避免潜在伤害。 2. "填补内容监管空白:" 目前,针对动画片的系统性、明确性分级标准在很多地区尚不完善。这导致市场上动画片内容的良莠不齐,家长难以判断。建立分级制度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3. "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清晰的分级有助于动画创作者明确内容创作的边界,引导创作出更多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作品。同时,明确的分级也能帮助消费者(家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4. "与国际接轨:" 许多国家(如美国、欧洲)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动画片分级体系。建立分级制度有助于中国动画片参与国际交流,也方便海外引进的动画片在中国市场进行定位。
"认为“并非刻不容缓”或需要谨慎对待的观点:"
1. "实施难度大:"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分级标准本身就是一项

相关阅读延伸:动画片分级刻不容缓!你同意吗?

学姐按:近日,10岁女孩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用电锯锯伤妹妹,使动画片分级制的呼声再起。完善动画片分级制度迫在眉睫的同时,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引导,防止悲剧再度上演?

“是她妈妈送来的,小女孩5岁,送来的时候鼻子和右脸都被锯开了。”医生们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是谁对一个5岁的孩子下如此黑手?

事件回放

当时女孩的妈妈在屋里做饭,小女孩和10岁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姐姐不知道着了什么魔,翻出了一把电锯,学着光头强的样子就在妹妹脸上锯了过去。小女孩的鼻翼和右脸都有很深的伤口,由于是电锯锯伤,伤口不仅不整齐,还有缺损,经过缝合后,伤口仍坑坑洼洼,就算将来愈合了也会留下很深的伤疤。

无独有偶,去年7月,类似的一幕在徐州上演。

热门动画片《熊出没》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光头强为了对付两只狗熊,改装了风扇。而7岁的小男孩看完后,趁家人睡觉的时候,用工具拆下家里的电扇外罩,接通电源,没想到整只手被绞进了高速旋转的扇叶,左手骨折。

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告诉我们,动画片分级刻不容缓,最好就是NOW!!!

动画片是让孩子安静的武器?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灰太狼一共被红太狼的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喜羊羊捉弄过2347次,被食人鱼追过769次,被电过1755次。另一部动画片《熊出没》,曾在10多分钟内出现20多次爆粗口。有家长感叹道:“电视机被一群羊和两只熊刷屏了”。

很多家长还是停留在《黑猫警长》、《三个和尚》、《阿凡提的故事》、《邋遢大王历险记》的好人打败坏人的高大全、真善美时代。

“逮不着的羊,饿不死的狼,聪明的狗熊戏弄光头强……”,这是在孩子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一位妈妈说她总是听女儿这样说,才开始关注动画片。平时工作又忙,为了让让孩子安静下来不打扰她工作,所以就让孩子自己去看动画片。相信有很多家长会抱有和我同样的想法。女儿经常提一些问题,如 “红太狼为什么总用平底锅打灰太狼?我可以用平底锅打爸爸吗?”“我长大要当红太郎,最重要要有个听话的老公,不高兴不开心可以用平底锅出气。” 正是这些问题使她越发觉得动画片有些变了味道。

家长更该掌握正确引导姿势

在欧洲、北美的所有动画公司在制作动画时,从确定创意开始,到剧本写作、直到片子完成,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必须有教育专家的参与,审核剧中的每一句台词、画面,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看,绝不允许出现任何不恰当的词语。

既然我们没有这个“先天优势”,也无法避免孩子接触动画片,那就因势利导,做好正确的引导。

❶首先是选好片,根据教育理念和孩子的适当年龄来选择,一个14岁和4岁的孩子,他们接触的世界,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多倾听孩子的一些想法,多去沟通。

❷有的孩子自控力和约束力不够,家长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跟着,需要和孩子商量一些看动画片的规则,首先要了解动画片的内容,如有色情、暴力绝不允许孩子涉足,规定观看时间要严格遵守,在看之前写完作业是必须的。

❸学会“三陪伴”。一陪孩子一起观看,日本儿童科学会调查发现,家长在陪孩子看电视并且适时穿插亲子间对话,十分有助于孩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动发育潜能。二陪孩子一起分享、交流,碰到像破坏环境、滥用枪支等画面可以及时给予更正,教孩子辨别是非。三陪孩子用喜爱的动画人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引导。

一部好的动画片能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想像力,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遇到问题不怕,只要做好正确引导,就会让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中寻找到快乐。

▼某幼儿教育专家也给出了一份动画片限级清单(仅供参考)

TV-K(2-6岁)

代表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熊维尼历险记》、《海绵宝宝》、《麦兜响当当》、《爸爸去哪儿》、《西德科学小子》、《天线宝宝》、《粉宝乐园》、《小马驹》、《爱探险的朵拉》、《大耳朵图图》

解释:无论主题还是情节,都要针对低幼儿童设计,包括2至6岁的儿童观看时也不会受惊吓。

TV-G(6-7岁)

代表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力水手》、《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灰姑娘》、《丛林王子》、《猫和老鼠》、《多啦A梦》、《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中华小当家》、《葫芦娃》

解释:虽然是针对儿童设计,但节目中含有一定以喜剧形式扮演的暴力行为,太小的儿童没判断能力,容易误导。

TV-Y7(7-10岁)

代表片:《X战警:进化》、《蝙蝠侠》、《铁臂阿童木》、《摩尔庄园》、《百变猪猪侠》、《美少女战士》、《狮子王》、《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冰河世纪》

解释:幼儿教育专家告诉你,里面会有少量暴力,因此这些动画片需要儿童具有分辨能力。6岁以下儿童观看可能会感到害怕或者被误导。

TV-PG (10-14岁)

代表片:《熊出没》、《辛普森一家》、《洛克王国》、《赛尔号》《犬夜叉》、《芭芭拉小魔仙》、《神探威威猫》、《虹猫蓝兔》、《奥特曼》、《名侦探柯南》、《网球王子》、《棋魂》、《樱兰高校男公关部》

解释:里面有中度暴力,需要父母进行筛选,并陪同观看、及时给予真确指导。

TV-14 (14岁以上)

代表片:《赏金猎人》、《双面艳舞女郎》

解释:里面有较强暴力等镜头。强烈建议父母对此类节目监控,不让14岁以下儿童独自观看。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亲宝帮、搜狐、东方网、家长帮社区等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此号

新京报教育周刊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布于 2025-10-23 03:12
收藏
1
上一篇:探索数字2的无限魅力,从二进制到双倍效应 下一篇:二次元文化冲击下,父母引导孩子语境的智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