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准备武力夺取荆州 图源/剧照
可见,夺取益州之后刘备面对的最大压力是东吴,因为,荆州是江东的门户,孙权不允许刘备占着。随后,吕蒙也在拿下零陵之后赶赴益阳。只能说,所谓的盟友只是阶段性的,随着双方势能的转化,盟友也极有可能会发展为敌对关系。接下来就是关羽和鲁肃在益阳阵前的那段著名对话,鲁肃质问关羽:“始与豫州觐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意思就是,如果没有东吴的帮助,刘备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凭什么不归还荆州。关羽呢,竟无以。就在这个时候,刘备突然收到曹操将要攻打汉中的消息,于是就紧急向东吴求和,孙权再次命诸葛瑾出使,双方最终达成了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的方案: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吴;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蜀。接下来,我们就将镜头转向曹操那边。建安二十年(215)三月,曹操在平定陇右之后就准备南取汉中,率领夏侯渊、夏侯惇、张郃、徐晃、朱灵等人自陈仓出散关进击张鲁。七月,曹军攻克汉中,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这个时候,丞相主簿司马懿就建议曹操趁势夺取益州,理由是,刘备以欺诈的手段夺取益州,蜀地此时并不稳,加上刘备这会又远在荆州和孙权争江陵,这是夺取益州的最好机会,表示:“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刘晔也建议曹操:“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今不取,必为后忧。”但曹操却以关陇不稳、孙权又用兵合肥,怕因此陷入蜀地战场为由拒绝了攻蜀的建议,表示:“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从现实情况来看,当时攻蜀确实是个机会,但曹操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就是后方的政治压力。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曹操进阶魏公,加九锡,此时的他正处于向魏王进阶的关键时刻,曹操不想长期离开中枢。其次就是来自东吴的军事压力,214年七月,曹操在攻克汉中之后孙权就曾于八月率军十万攻打合肥,曹操不想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再就是,曹操攻打蜀地也面临后勤、地理等各种客观困难。最重要的是,曹操如果拿下蜀地也要面临消化益州的困难,他不想给自己增加压力,让益州问题影响大局。另外,关中、陇右和河北的不稳也是迫使曹操克制扩张欲望的关键因素。对此,法正就看得非常明白,他后来曾对刘备说:“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这个分析对于曹操当时的处境可谓是一针见血,相当精准。这里,子玉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历史上真正厉害的政治人物不是那些扩张能力强、扩张速度快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克制住自己扩张欲望的人,典型就是曹操,可能曹操面对益州的克制也是充分吸取了赤壁战败的教训。同样,这个逻辑也适用于做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内部的稳定性和周期的长短。因此,当年十二月,曹操就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屯汉中,自己率军回了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曹操晋爵为魏王。只能说,任何军事扩张都必须建立在后方基地稳定的基础上。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后方的政治更重要 图源/剧照
刘备呢,在引兵西还到达江州时,曹操已经搞定汉中回了邺城。对此,许多人肯定认为刘备错过了最佳的攻取汉中的机会,但实际上,这不是刘备的战略失误,而是刘备将内部整合和应对东吴威胁的优先级排在了立即北伐汉中之前。这是出于生存意识的本能选择,后方不稳,前线的一切军事胜利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呀,我们要想真正读懂历史人物的某个决策就一定要将自己代入到对应的角色中去理解,事实是,像刘备这样的枭雄一定比我们更聪明。同理,曹操放弃在攻克汉中之后攻打益州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法正就建议刘备攻打汉中,认为夏侯渊和张郃这样的角色不足为虑,打下汉中之后就上可以北伐中原、匡辅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下可以固守益州,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而且法正还对刘备说:“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于是,刘备就在次年(218)春安排诸葛亮在后方负责后勤,自己和法正率诸将进兵汉中。可见,谋取益州的计划是出自庞统,进攻汉中是出自法正的谋划,诸葛亮并不属于关键决策人物。对于汉中之战的过程这里就不再多说,总之刘备集团是调动了益州的一切资源,“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才拿下了汉中。至于曹操为何不能保有汉中根本原因还是,曹操面临多线作战的压力,同时后方也不稳,当时,因为宛守将侯音造反、与关羽遥为声势竟然导致曹操不能至汉中。即使曹仁在平定侯音之乱后,曹操在到达汉中之后还调遣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以协助曹仁防备关羽。因此刘备在得知消息之后才会自信地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最终,曹操在与刘备对峙月余之后,于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将汉中之军撤回长安,以张郃守陈仓。随后,刘备又使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又遣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自汉中乘沔水而下,统领孟达之军,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加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以申耽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自此,刘备才算在真正意义上创业成功,正式进化为一路诸侯,具备了与曹孙两家鼎足的实力。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于汉中,立儿子刘禅为太子,拔擢牙门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在回到成都之后,刘备又接着作出了如下人事任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依旧是军师将军。同时,刘备还于白水关起至成都修筑了四百余亭障,以保障蜀地的安全。接下来,刘备的重点就是,打通荆州和益州,然后落地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略规划。不过,此时的刘备也已经达到了其创业的最高上限,以后走的都是下坡路。这是后话。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