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加速器之
信访接待初体验
青蓝携手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由于历史原因,谷城法院近年来存在法官断层断代的问题,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警人才培养,近年来通过“青蓝携手”培养机制,采取多样化、针对性措施,全方位搭建青年干警培养平台,助力青年干警快速成长,为谷城法院高质量发展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2024年谷城法院党组聚焦学践融合,强化青年干警综合能力提升,从2月26日开始,全院青年干警轮流到立案庭信访接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民一庭黄丹同志在接访工作中的成长收获和所思所悟吧!
以信仰之力,访群众之声
“以信仰之力,访群众之声”这是我一周信访工作结束之后对“信访”二字的新理解。在没有到信访接待室进行信访接待之前,我对信访接待这件事情是充满了忐忑和迷茫,因为我对信访这件事仅有的印象便是吵吵嚷嚷的房间,筋疲力竭的工作人员,不依不饶的老百姓。但这一周的信访接待却彻底的改变了我的这种偏见。
而在这次信访接待中,有两位当事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虽说是两位当事人,但却代表了两类人。
第一位是位老爷爷,他是我信访接待时接待的第一位当事人,他身上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外套,脚上的老布鞋沾满了泥土,他是为了他的孙子而来。老爷爷的孙子犯了罪被关押,监狱那边需要家属提供他们向法院缴纳罚款的发票,但由于不知道当时的承办法官是谁,一时间难以查询该发票的原件在哪里。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督察室的熊兴建主任刚好路过,了解到情况后,他便帮助老爷爷到财务室查询开票信息再到档案室去调取卷宗,最终帮老爷爷开具了发票。我之所以对这个老爷爷印象深刻,是因为我在他身上第一次将“抬不起头”这几个字具象化。虽然在整个接待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的耐心细致,但是老爷爷一直都微微弓着腰,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一样。包括在等待熊主任查询档案期间,老爷爷可能感觉自己和信访接待室的其他当事人格格不入,默默地一个人坐到了外面的长廊上静静的等待。看着老爷爷的样子,我忍不住有些许鼻酸,原来这就是“如我在诉”的感觉啊。
第二次是一位申请执行人,也是信访接待室的“老熟人”老郑,我们之间的交际源于他问我 “为什么我不可以申请这个企业的法人作为被执行人?”但我向他解释完以后他并不是很满意继而从包里掏出了一本《民法典》要求我给他逐字解释里面条款的意思,眼见我们两人僵持不下,一直负责信访接待的卢晓东同志帮我解了围,“老郑,你有什么事情你和我说,你别为难人家小姑娘”。后面在他们两个人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老郑也并不是非要我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说法,只是想有个人来倒苦水。其实在信访接待的过程中,像老郑这样因为执行问题到法院来的人很多,由于信息不对等,认知差距等各方面的原因,有时候他们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会有一些不理解,但只要我们在做接待工作时对他们多一些耐心,静静地听听他们心中的烦恼,这种不理解便会逐渐的消弭掉。
在我信访接待工作即将结束之时,法警大队的季勇大队长感慨道“自从今年开始新加入青年干警信访接待以后,信访接待室的工作压力得到了缓解,当事人的情绪明显得到了安抚,群访案件也明显减少了”。是啊,或许一开始,设立青年干警信访接待这个制度是为了让我们所有的年轻干警都能到群众中去“接一接地气”、“沾一沾泥土”,让我们在接访的过程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而现如今,又因为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多一个人去倾听群众的心声,安抚他们的情绪。这对当事人和我们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双赢呢?
文字:黄 丹
原标题:《【青蓝携手】成长加速器之信访接待初体验(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