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之源,一名丹麦设计师在南京“邂逅”馄饨的奇妙之旅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景!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情节构思一个故事或描述:
---
"标题:一碗馄饨,连接东西方的灵感"
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对于来自丹麦的设计师卡斯(Kas),这座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更是一本厚重的、流淌着生活气息的百科全书。
卡斯此次南京之行,旨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设计元素的融合可能性。他穿梭于古老的明城墙下,漫步在现代化的新街口,试图捕捉那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然而,几天下来,他依然感到有些迷茫,似乎缺少一个能将所有观察串联起来的核心灵感。
一个寻常的午后,卡斯漫步在一条充满市井气息的老巷深处。阳光透过狭窄巷弄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他被一家不起眼但热气腾腾的小馄饨店吸引了。店面简陋,顾客多是本地居民,老板娘手脚麻利,锅里的汤底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诱人的鲜香。
“老板娘,一碗馄饨!” 卡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点单。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被端了上来。皮薄馅大,汤头鲜美,馅料中隐约还能看到香菇和肉末的影子。卡斯从未吃过如此手工、如此充满

相关阅读延伸:一名丹麦设计师在南京“喝”了一碗馄饨,灵感来了……

几年前,被誉为丹麦当代最具声望的首饰设计师Kim Buck受邀初次来南京,在这里待了足足2周,“南京味道”带给他很多灵感。

Kim Buck特别爱吃南京的食物,他吃了两个星期还没有感到厌倦。有一天,他被南京市委宣传部的黄培带到南京“网红”小吃店——浦口的大喜柴火馄饨店尝鲜。

当时正处盛夏,馄饨摊旁边有不少梧桐树,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地上,印出斑驳的光影,一下子吸引了Kim Buck的目光。没有一个城市像南京这样拥有这么多的梧桐树,这么有特色的一个标志,为何不好好利用一下?

宫溟飞 摄

说干就干,Kim Buck请人帮忙寻找直径8厘米的梧桐树枝,跑了好几个地方,最后从大量废弃树枝里找到合适的树枝进行切割,Kim Buck将这些梧桐树枝视为珍宝,最后还带回了国。

梧桐树枝能做什么?

金箔

明朝时,南京栖霞区龙潭花园一带,曾是制作真金线的官营作坊。承载皇室气度,发源于商代的真金线和真金箔加工技艺,在这一时期经无数南京匠人的双手达到巅峰。锻打的金箔捻成金线,与桑蚕丝混织,称为织金,薄如蝉翼的金箔,贴合在建筑与佛像上,就是常见的贴金工艺。

城市之光

Kim Buck把金箔工艺与梧桐树相结合,打造了一款名为“南京之光”的艺术装置——金箔胸针。胸针上方是精致的金箔,下方配的底座就是梧桐木,一件件金箔胸针像满地的光斑,随着佩戴者的行走,如同一道南京的光,一路随影而行。

工艺作品被老百姓使用才能体现价值,这是Kim Buck最大的感触。

哪里能看到“城市之光”?

何时能见到Kim Buck本人?

答:5月26日下午,南京名城会的“创承智造”中国非遗创新成果展上。

5月,南京名城会即将再次拉开序幕,本届名城会非遗创新板块将继承2016年“驻地计划”(国际设计大师和青年设计力量共赴南京驻地探访,研发具有城市文化基因特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精神,将举办“创承智造”中国非遗创新成果展

展期:5月26日——8月27日

展厅:南京江宁织造府时尚发布中心

此次中国非遗的创成果展将展示云锦、金箔、榫卯、绒花、折扇、彩灯等中国传统非遗技艺元素的70组实用生活产品,这些产品的灵感均来源于传统文化。

当这些国际级设计师遇上中国非遗,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部分参展作品

云锦嫁衣

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院长托马斯•温德肖恩作品。

源于憧憬用云锦为女儿织造嫁衣的女织工。“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以丰富的纹样设计和色彩搭配抽象化呈现了寓意时间流逝的沙漏和母亲织造云锦时的心境。

金箔

绒华锦时

锦饰

折扇

灯笼

榫卯

铜鼎

●●●●●●

50名全球设计师及艺术家等近100件源创作品;

30件中国手工艺史上重要的历史原件;

非遗原料、工具、传承人口述;

设计师手稿、创研过程及影像资料;

非遗技艺VR技术体验。

非遗传承与创新国际论坛

地点: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

议题:

1、溯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价值再挖掘

2、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困境

3、潜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能量

4、社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驱动

5、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聚力

中国艺术传承的初心

让“非遗”回归生活

编辑 | 蒋琰

发布于 2025-10-18 08:13
收藏
1
上一篇:“元宇宙”热潮下,飞天云动如何独树一帜? 下一篇:这三本书,南京人必读,探寻城市灵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