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灵岩寺揭秘,探寻“海内第一名塑”的神秘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进千年古刹灵岩寺,探寻那尊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佛像——弥勒佛造像。
"灵岩寺:千年古刹的魅力"
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的青龙山中,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宋代,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丰富的文物和独特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灵岩寺不仅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也是游客们欣赏古代艺术、感受宗教氛围的绝佳去处。
"“海内第一名塑”:弥勒佛造像的尊贵地位"
在灵岩寺众多珍贵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位于大雄宝殿内的弥勒佛造像。这尊佛像高约6.5米,通体由一整块巨大的石料雕刻而成,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在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弥勒佛造像:细节中的艺术魅力"
这尊弥勒佛造像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造型饱满,体态丰腴:" 弥勒佛身躯丰满,肌肉线条流畅,给人一种慈祥、和蔼的感觉。 "笑容可掬,神态生动:" 弥勒佛面带微笑,眼神温和,仿佛在向世人传递着快乐和希望

相关阅读延伸:带你读懂:千年古刹灵岩寺里的“海内第一名塑”

灵岩寺本是泰山支脉,其境为泰山最幽绝处。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有1600年历史,在唐宋元明时持续鼎盛,佛教底蕴深厚,自唐代起就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刹之首。其遗存的唐宋建筑历史悠久,四十尊彩塑罗汉像更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贺敬之为此写下“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


【泰山支脉最幽绝处】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灵岩山是泰山十二大支脉之一,主峰为海拔668米的方山(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灵岩寺就坐落在山之阳的翠谷宝地之中。群山环抱,柏檀叠秀。一座座古建筑掩映深山之中,远离尘嚣,肃穆安详。难怪清代学者王世贞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

白居易游玩灵岩寺后写下了诗句:“馆娃宫畔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 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有1600年历史,在唐宋元明时持续鼎盛,佛教底蕴深厚,自唐代起就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刹之首。其遗存的唐宋建筑历史悠久,四十尊彩塑罗汉像更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历史上多位皇帝在东巡泰山时都会专门巡幸灵岩寺。隋文帝东巡齐州,参拜岱岳后专门巡幸灵岩寺,唐高宗与武则天泰山封禅曾驻跸灵岩十天,乾隆皇帝南巡时更是八次巡幸灵岩,曾命名灵岩八景,每次都为灵岩八景赋诗,共留下六十四首诗。

【建筑遗存丰富】

经过几度沉浮,早期建筑多已不存。灵岩寺现存殿宇多是宋代以后建造的,很多在明清重修,但保留了不少宋代构件。


大雄宝殿是现今寺中僧人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宋政和年间创建,现存为清代遗物。其建筑仍沿用了宋代覆莲柱基和八角柱。


五花阁,宋景祐年间创建,明、清重修,后毁于火灾。


千佛殿,在唐贞观年间,由慧崇和尚创建,宋、明曾重建,万历十五年重修,现存为明代建筑。


辟支塔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创建于宋淳化五年,竣工于嘉佑二年,历时63年完工,工程浩大,结构复杂,气势雄伟。从建筑的位置和结构看,是典型的宋代风格。

墓塔林是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时期遗物。现存墓塔167座,中央为甬道,甬道北端为北魏祖师塔(法定高僧墓塔)。


法定高僧墓塔

般若殿遗址出土的唐代石雕菩萨像(左)和宋代石雕佛像(右)

【泥塑罗汉】

千佛殿内供奉的三身佛,从左到右依次为西侧的释迦牟尼佛,正中的毗卢遮那佛,东侧的卢舍那佛。佛像体态雍容端庄。


讲法

灵岩寺文物的精华乃是千佛殿内四周围坐的40尊彩绘泥塑罗汉像,其中32尊塑造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8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罗汉是佛教修行中的中级阶段,断绝了一切嗜欲,但尚未进入天国境界,因此艺术家在塑造罗汉像时就没有恪守佛像传统模式,比较注重写实,保有世俗气息和生活情趣,个个都活灵活现,有满脸皱纹的老者,也有年轻者,有倾听状的,有沉思状的,甚至还有一位哭泣者,表情、服饰、动作几乎是一人一面,惟妙惟肖。

1982年重新维修时在部分罗汉像体腔内还发现了文物,其中有一具泥塑腹腔内有丝绸做的五脏六腑,还有古钱币等。在一尊泥塑内壁发现墨书“治平三年“等字样,证实了罗汉像塑造年代。从西第11尊罗汉体腔内还剥离出一尊比较完整的铁质罗汉。

沉思

惊叹

安详。这件服饰材质特别。

这位罗汉拿出了手帕中的物件,想起往事,眼里有泪

说一不二。说一的脸上很自信

肤色黑的


壮年刚毅的

年少单纯的

有皱纹的睿智老者

这位是法定老和尚

西第十一尊罗汉及像体内剥离出的铁质罗汉(下图)

这些栩栩如生的罗汉像仿佛再现了真人的生活情状,历来为学者文人所器重。

梁启超赞誉千佛殿泥塑为“海内第一名塑”,并写下碑碣。


梁启超书

刘海粟参观后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贺敬之写下“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



辟支塔塔基浮雕1985年发掘清理时才发现。八面各有五幅浮雕,现存37幅,内容为阿育王皈依故事,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为学术界所关注。类似题材,保存完整的佛塔基座,目前在我国只有这一处。

【名泉】

袈裟泉

山不在高,有泉则灵。灵岩山上不仅岩奇洞幽,更有多处终年不枯竭的名泉,为名山装点出生气。灵岩寺内有卓锡泉、袈裟泉、檀抱泉(寺外东二公里)三泉是被列入七十二名泉,还有双鹤泉、甘露泉、飞泉等众多列入济南名泉的泉。

檀抱泉,一棵古青檀紧紧护住树底的清泉


(千佛殿内为保护泥塑的色彩不设灯光,禁止拍照,文中泥塑罗汉照片翻拍自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灵岩寺》一书,部分资料亦来源于此,转载请注明)。

发布于 2025-10-13 08:13
收藏
1
上一篇:朱厚照,明朝276年风云变幻中最具个性的闹世帝王 下一篇:宫女艰辛路,当宫女也是很辛苦的,一般女人还真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