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阿里西奥于1885年7月5日出生在都灵。他曾就读于摩德纳皇家军事学院,并于1906年被任命为少尉。1911年至1912年意土战争期间,他在利比亚参战;1913年,他参与了反游击行动;1915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亦投身战场。
意土战争中的意军
•1926年,他晋升为上校,随后先后担任第231步兵团、中央步兵学校的指挥官,并于1934年出任第39“博洛尼亚”步兵团团长。1935年3月11日,他晋升为准将,接管第19“加维纳纳二世”步兵旅的指挥权,并在第二次意埃战争期间率领该旅赴厄立特里亚前线作战。战事结束后,他率旅一同归国;该旅改编为第19“加维纳纳”步兵师后,他仍担任该师师长。1937年1月1日,他晋升为少将;1938年,他接手第28“维斯普里”步兵师的指挥权,该师于1939年改编为第28“奥斯塔”步兵师。同年,他调任第4“里窝那”步兵师师长,随后又接任第52“都灵”步兵师师长。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王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阿里西奥正指挥着第三军,该部队部署在与法国接壤的阿尔卑斯前线阿尔塔罗亚-杰西战区;在1940年6月对法国发起的短暂攻势中,第三军隶属于彼得罗·平托尔将军麾下的第一集团军。
•1940年11月,希意战争爆发后,第三军被调往阿尔巴尼亚前线,编入马里奥·韦尔切利诺将军(后由亚历山德罗·皮尔齐奥·比罗利将军接任)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在此作战至1941年5月。在对希腊的作战过程中,阿里西奥因三个黑衫党营毫无战斗意志,甚至请求将这三个营调遣回国。
希意战争中的意大利炮兵
•1941年7月1日,阿里西奥晋升为中将,接管第十二军指挥权,该军司令部位于巴勒莫。
•东线战事爆发且意大利驻俄远征军组建后,阿里西奥的名字被列入一份四人将领候选名单(其余三人分别为弗朗切斯科·津加莱斯、乔瓦尼·梅塞、乔瓦尼·马利),最终津加莱斯被选定为驻俄远征军指挥官
•1943年7月10日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时,阿里西奥仍在指挥驻守西西里岛西部的第十二军,该军隶属于阿尔弗雷多·古佐尼将军麾下的第六集团军,但在初期战斗中仅参与了少量行动。7月12日,即盟军登陆仅两天后,阿里西奥被弗朗切斯科·津加莱斯取代,不再担任第十二军军长;8月1日,他接任第七集团军指挥权,接替原指挥官、萨伏依-热那亚的阿达尔贝托(贝加莫公爵)。当时第七集团军司令部位于波坦察,下辖三支军团:驻扎在卡拉布里亚的第三十一集团军(指挥官为卡米洛·梅尔卡利将军)、驻扎在坎帕尼亚的第十九集团军(指挥官为里卡尔多·彭蒂马利将军)以及驻扎在阿普利亚的第九集团军(指挥官为罗伯托·莱里奇将军)。1943年9月初,他麾下部队对英军展开行动——当时英军已穿越墨西拿海峡,在“贝镇行动”中登陆卡拉布里亚海岸。第三十一集团军指挥官梅尔卡利将军曾计划发动早期反攻,但因瓦尔特·弗里斯将军所率的第二十九装甲掷弹兵师撤退而夭折;弗里斯将军遵照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的命令,已调往卡斯托维拉里,以防范盟军可能在塔兰托湾发起的登陆行动,保护该区域安全。阿里西奥随即就凯塞林的这一行为向罗马总参谋部提出抗议,但得到的答复是:德军部队不受意大利指挥部指挥,可独立行动。
被英军俘虏的意大利士兵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与盟军签订停战协议后,阿里西奥命令麾下部队不得对抗盟军,且不战撤退至波利诺防线,以避免士兵出现更多伤亡。但停战协议让他深感背叛与屈辱,于是他向德军指挥部承诺将继续合作,并下令交出重武器,以防自己的部队被完全解除武装。然而在9日0时,他收到了意大利皇家陆军总参谋部的详细指令:指令确认对盟军的敌对行动已暂停,同时命令部队对德军的敌对行为予以反击,集结所有尚未被分配具体任务的部队并做好行动准备,此外还要收集、集中所有军用物资。因此,他在1时向所属的三个集团军下达了相应命令(即即便动用武器,也要反抗德军试图解除己方武装的行为),随后便离开波坦察,与大部分参谋人员一同前往弗朗卡维拉丰塔纳。9月13日,德军包围了第七集团军司令部,却只在那里发现了集团军副参谋长乔瓦尼·法钦上校——法钦上校宁死不降,最终自杀。此后,阿里西奥与推进中的盟军取得联系,并在停战协议签署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执掌第七集团军指挥权,最终于1944年1月19日正式卸任。
意大利将领与盟军签订停战协议
•1948年2月29日,马里奥·阿里西奥从军队退役,1950年7月7日在罗马逝世,享年65岁。
•阿里西奥曾经获得过军事英勇银质勋章、军事英勇铜质勋章以及意大利王冠勋章等多项荣誉勋章。
马里奥·阿里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