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滔去职引深思,企业是应专注做游戏还是打造平台?

王滔从腾讯离职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于游戏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尤其是“做游戏”还是“做平台”之间的抉择。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同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考量。我们可以从王滔的背景和行业趋势来探讨这个问题。
"王滔的背景与选择"
王滔在腾讯的职业生涯非常丰富,曾参与过《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热门游戏的开发,是腾讯游戏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离职,可能意味着他个人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规划,或许是想寻找更具挑战性的项目,或者想要尝试不同的领域。
从他的背景来看,他深耕游戏行业多年,对于游戏产品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因此,他的选择无论是什么,都值得被关注。
"做游戏 vs 做平台:各自的优劣"
"做游戏:"
"优势:" "直接收益:" 游戏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产品,可以通过销售、内购等方式获得收益,回报周期相对较短。 "品牌建设:" 成功的游戏可以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吸引大量用户。 "创意实现:" 游戏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创意,实现各种有趣的游戏玩法。 "劣势:" "竞争激烈:" 游戏市场竞争激烈,一款游戏想要脱颖而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生命周期短:" 游戏的生命周期

相关阅读延伸:做游戏还是做平台?从王滔去职谈起

做游戏还是做平台?从王滔去职谈起

行业动态/ 2014-11-04 /wein/ 游戏葡萄

游戏葡萄原创专稿,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1月3日,畅游发布了2014年Q3财报,同时宣布王滔由于个人原因,辞去畅游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时,畅游董事会任命搜狐总裁余楚媛与畅游总裁陈德文为畅游公司联席CEO。

在众人挖掘王滔背后的“卓越运作体系”、“合一教”甚至内部人事八卦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畅游这两年平台和游戏的策略与战果。

王滔去职背后的原因,也许可以从财报看到一些迹象。畅游Q3总收入1.808亿美元,同比下降1%;而归属于畅游公司的净利润仅仅330万美元。尽管王滔过去几年做了很多决策,外部大举收购,内部调整架构,但没能改变畅游业绩的颓势。

王滔曾经说过,“我要做造钟匠,不做报时人,希望自己和公司看事情、做事情都会比较长远,希望能建立卓越适宜的商业模式,从而使市场的时机和机会都可以在这个模式之‘钟’上运行和报时。”在他任上,特别是《鹿鼎记OL》未能大获成功之后,畅游先后运营了多款游戏并收购了上海冰动等研发商,除了深圳第七大道的《弹弹堂》和《神曲》带来业绩提升,其他的举动都乏善可陈。

近两年收购的海豚浏览器与RC语音的作用也没能及时体现出来,反而卓越运作体系经过王滔的推行部分激化了人才流失和内部矛盾。今年2月,畅游移动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陈国军、市场总监张帏、第七大道COO孟治昀及《神曲》制作人胡敏相继离职。今年五月时任畅游总裁的陈德文与CEO王滔矛盾公开,先后在畅游内部论坛发表文章《我的战斗宣言》和《致全体畅游人的一封信》。

还有分析称,畅游在平台业务投资与推广成本之外的人力成本飙升也是业绩乏力的重要原因,传搜狐要求畅游大幅精简人员也是王滔离职直接导火索。

游戏公司依靠自研产品取得连续成功的概率确实不高,那么砸钱去布局平台、进军用户上游呢?王滔的遭遇,或许说明这不是一剂速效药。做平台,就算在有着先天优势的腾讯,财报里也得重点提及推广微信给他们带来的费用大幅上升,更遑论并不具备用户基础与产品协同效用的畅游。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董事会给予两年三年的时间去转型,已经比较长久。而王滔连续给出的答卷,都是支出增长明显、成熟游戏下滑、新的平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耐心就此被消耗。

对于畅游的股东,对于畅游的六七千员工,半年前陈德文说要坚持到“董事会让我滚蛋的那一天”但他守到了董事会让另一人滚蛋的这一天,这样的结果,也许并非坏事。新的领导,身上的包袱要少很多,改革的幅度预期也会大很多。而畅游的转型,其实已经在显现成绩:旗下首款MMORPG手游《天龙八部3D》官方数字是公测24小时之内充值流水达1257万,《秦时明月2》在联运渠道的日最高充值也已突破120万,端游《幻想神域》和《灵魂回响》已经公测,另外畅游手上还有金庸武侠系列和《轩辕剑》等多个IP。

也许畅游会回归以产品研发为重心?调整研发团队并整合平台?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有待畅游新任领导者厘清内部因素之后的动作来揭晓。

发布于 2025-10-08 00:11
收藏
1
上一篇:热血合击攻略,职业选择与组合推荐,升级战力提升核心解析,转生系统深度详解 下一篇:火影博人传,花火白眼遭挖走,雏田鸣人喜结良缘,劲敌复活再掀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