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英才辈出,揭秘中国历史上十三位祖籍安徽的名将传奇,英布、段颎、周瑜领衔

以下是祖籍安徽的另外十位名将,加上您已列出的三位,共十三位:
4. "丁奉 (Dīng Fèng)":祖籍安徽庐江。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以“雪中奋短兵”的典故闻名。 5. "周泰 (Zhōu Tài)":祖籍安徽庐江。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曾数次救孙权于危难之中。 6. "陈武 (Chén Wǔ)":祖籍安徽庐江。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可惜英年早逝。 7. "朱治 (Zhū Zhì)":祖籍安徽宣城。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为人正直,与周瑜、鲁肃等名臣交好,深受孙权信任。 8. "凌统 (Líng Tǒng)":祖籍安徽合肥。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其子凌操战死,他悲痛欲绝,后率军复仇,大败曹休。 9. "徐盛 (Xú Shèng)":祖籍安徽庐江。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曾以“疑城”之计吓退魏军,智勇双全。 10. "孙韶 (Sūn Sháo)":祖籍安徽富阳(今杭州市

相关阅读延伸:中国历史上祖籍安徽的十三位名将:1英布,2段颎,3周瑜

1、英布(?-前195年),六安人(一说定远)

英布出身布衣,因受过黥刑(脸上刺字),人称“黥布”。起初跟着项羽打天下,巨鹿之战冲锋陷阵,因功封九江王。楚汉争霸时,被刘邦策反,改投汉营。垓下之战,他率重兵围剿项羽,为汉朝立国立下汗马功劳,封淮南王。后来他不安于刘邦的猜忌,起兵反叛,兵败流亡到江南,被番阳(今江西鄱阳)亲戚诱骗后杀害,首级被送到长安领赏。

2、段颎(jiǒng)(?-179年),谯郡(今濉溪)人

东汉末年顶尖名将,人称“凉州三明”之一(与皇甫规、张奂合称)。长期率军与羌人血战西北边疆几十年,尤以擅长长途奔袭、快速歼灭闻名,比如“凡百八十战,斩三万八千余级”的东羌平定战,名震天下。官至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可惜他谄附宦官权阉,后来在朝中权力斗争中,被司隶校尉阳球(也是位酷吏)逮捕下狱,不甘受辱,在狱中饮鸩自杀而死。

3、周瑜(175-210年),庐江舒县(今舒城)人

正史里帅才儒雅的“周郎”,出身名门。少年好友孙策起兵,他立刻响应,成为东吴基业奠基者之一。关键在赤壁之战!作为联军统帅(别被演义误导),力排众议定下火攻计谋,联手刘备大破曹操二十万(号称)大军,奠定鼎足三分。战后驻守江陵,筹划西取益州(四川)。可惜正当壮年,在巴丘(今岳阳一带)前线准备出兵途中,突然染重病暴卒,年仅36岁,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江东痛失柱石。

4、吕蒙(178-220年),汝南富陂(今阜南)人

这位老哥是“草根逆袭”典范。少时行伍出身,被邓当、孙权“姐夫小舅子”组合看好,从粗人(孙权劝学典故)刻苦读书成长为一流统帅。“白衣渡江”绝了!作为奇袭荆州的主帅,兵不血刃(相对而言)拿下关羽老巢,扭转吴蜀战略态势,封孱陵侯。令人扼腕的是,刚取得人生巅峰功业不久,孙权还没来得及正式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就突然病逝(一说旧伤发作),享年42岁,孙权极其哀恸。

5、鲁肃(172-217年),临淮东城(今定远)人

不同于周、吕的沙场名将,鲁肃是顶级战略家和谋将。早慧多谋,散尽家财结交豪杰(包括周瑜),眼光长远提出“榻上策”规划东吴帝业。赤壁战前,他是坚定的“联刘抗曹”派,亲自游说刘备合作,并协调周瑜统兵,堪称火攻首功的幕后推手之一。周瑜临终力荐鲁肃接班掌军。他延续联盟方针,单刀赴会与关羽谈判荆州问题(演义弄反了主角),维护吴利益。可惜同样命不长,45岁病逝于汉昌(巴丘)任上,东吴损失重大战略家。

6、张辽(169-222年),雁门马邑(祖籍安徽寿县八公山)人

这位“虽不在皖生,魂系桑梓地”的曹魏头号外姓虎将。早年跟丁原、吕布打过工,后投曹操,成“五子良将”之首。巅峰在合肥!率八百死士趁孙权十万(号称)大军立足未稳,破晓猛冲中军大帐(“蹴权几落”),杀得吴军胆寒,几乎俘虏孙权。“张辽止啼”威震江东!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封晋阳侯。在江都任上抵抗东吴时,不幸染病去世,谥“刚侯”,曹丕亲临哀悼,极尽哀荣。

7、曹仁(168-223年),沛国谯县(今亳州)人

曹操的堂兄弟,曹魏宗室头号大将、“天人将军”。能攻善守全能选手。早年跟曹操起兵,打吕布、张绣、袁绍都是骨干。尤其善守,守江陵对周瑜,守潼关对马超,撑到曹操援军解围。晚年官至大司马(最高军职),成为托孤重臣辅佐曹丕。他是寿终正寝,病逝于洛阳的,谥“忠侯”,家族显赫。按当时标准,结局算很圆满。

8、夏侯惇(?-220年),沛国谯县(今亳州)人

曹操最早的“发小兼铁杆”。少时就跟着起兵打黄巾了,左眼在讨吕布时被流矢射中吞掉(“拔矢啖睛”是加工),成了独眼悍将象征。虽是宗室贵戚,但为人简朴,打仗不如曹仁曹休那么耀眼,但地位超然,官至大将军(最高军职),诸将之首。他更像曹操最信任的“政委”兼后勤大总管。在曹丕称帝后几个月内病逝,也是善终,谥“忠侯”,配享太庙。

9、周本 (862-938年),宿松人

五代十国的“小霸王”!出身贫寒,少时力能扛鼎,好勇斗狠,在地方上打架出了名,因身材魁梧健硕被称“独眼龙”(并非真瞎,可能打架留疤?)。投奔淮南军阀杨行密后,从士兵干起。勇冠三军,屡次率敢死队斩将夺旗,名震江淮。关键一战是在苏南“独松岭”,用奇计大破吴越军(钱镠部),俘虏主帅。南吴建立后,官至信王、太师。经历改朝换代(南吴被南唐取代)而未倒,是位人精。晚年回乡隐居宿松,七十多岁善终而逝,五代乱世里非常难得的寿终正寝结局。

10、徐达(1332-1385年),濠州钟离(今凤阳)人

大明开国第一元帅!跟朱元璋同乡,放牛娃起家,参加红巾军成朱元璋核心班底“淮西集团”主心骨。北伐定中原功居首位!作为征虏大将军,率25万大军一举攻克大都(北京),蒙元逃亡草原,收复丢失400年汉家故地,功劳堪比卫霍。为人低调忠谨,官至右丞相(军事),封魏国公。结局有争议,《明史》称病疽而亡(可能是背疽),朱元璋亲临悼念,追封中山王,陪葬孝陵。但后世疑其被朱元璋猜忌(蒸鹅之说野史不可信),但享年54也不算低寿。

11、蓝玉(?-1393年),定远人

开平王常遇春妻弟,继承姐夫能打基因的猛将二代。早期在傅友德、徐达手下磨炼,在捕鱼儿海(贝加尔湖附近)战役中,他作为先锋官千里奔袭,摧毁北元残部主力,俘虏天元帝家属臣民近八万!功劳巨大封凉国公。可惜这人太跋扈了,干了许多违法乱纪事(居功自傲、侵占民田、顶撞皇帝),严重触碰朱元璋铁律(尤其是威胁皇权)。朱元璋为孙儿朱允炆扫清障碍,在“蓝玉案”中以谋反罪将其剥皮实草(酷刑),牵连诛杀一万五千多人,成了洪武朝血腥结尾的符号性人物。

12、常遇春 (1330-1369年),怀远人

大明开国第二号猛将,徐达的黄金搭档!他天生神力,箭术超群,自称“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送号“常十万”。早年是绿林好汉,元末天下大乱时投奔朱元璋,成为冲锋陷阵的头号尖刀。鄱阳湖大战,他身先士卒重创陈友谅;北伐中原,他一路狂飙攻克元大都(北京),功劳仅次于徐达。朱元璋赞他:“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常遇春)!”可惜天妒英才,洪武二年(1369年)北伐凯旋途中,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附近)突然暴病身亡,年仅40岁!朱元璋闻讯痛哭,追封开平王,配享太庙。他没见到明朝一统江山,是朱元璋心中巨大损失。

13、丁汝昌 (1836-1895年),庐江人

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悲歌的代表人物!他出身贫寒,早年参加太平军,后投湘军,再转投李鸿章淮军,一步步成长为水师将领。1888年起统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可惜清廷腐败,军费被挪用,装备渐落后于日本。甲午战争中,他率北洋水师在黄海与日本联合舰队血战,虽重创敌舰,但损失惨重。退守威海卫后,在刘公岛被日军海陆合围。援军无望,弹尽粮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拒降服毒自杀殉国(一说被部下劝阻未立即死,后绝食而亡)。他没能挽救北洋水师覆灭命运,其悲壮气节仍被后人敬仰。#历史冷知识##历史杂谈#

发布于 2025-10-07 05:12
收藏
1
上一篇:邢台民间十三位水神,探寻河泽泉水中流传千年的文化印记 下一篇:抄袭成风何谈借鉴,崛起国漫需警惕被无耻行为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