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川大:敏而好学,惟精惟一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起初,薛雨蓁仅从书面文字上了解过安全工程专业。考入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后,她坚信“学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行行出状元”,从大一开始的每一门课程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
以实力积攒底气,用努力铸就自信。刚入大学那段时日,薛雨蓁也曾经历过迷茫与困惑,但是善于适应环境的她迅速找到了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紧跟老师思路认真听讲、学会速记笔记,课后及时巩固复习知识点、整理课堂重点与疑难问题,并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探讨。
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与深入,薛雨蓁养成了自习的好习惯,坚持工作日到教室学习,教室成了她宿舍之外的第二个“大本营”。渐渐地,她不仅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对安全工程这个专业有了更加深刻与独到的理解。天道酬勤,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薛雨蓁在每学期的学习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成为她保研继续深造的前提保障与勇气信心。
投身科研:满怀憧憬,孜孜不辍
科研竞赛是薛雨蓁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薛雨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科研,是大二时参加的“大创”项目。带着对热门行业计算机专业的些许憧憬与向往,她坚定地选择了对于她来说完全陌生的“互联化工”的方向。对四个安工专业的队员来说,计算机方向对于她们来说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薛雨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的韧劲儿,通过询问老师、网络查询等各种方式,自学了相关计算机知识,成功开发出了网页。“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薛雨蓁说。
大三上学期,薛雨蓁主动申请加入导师课题组进行学习与训练。新手入门,必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知道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薛雨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属于她这一路上的“笃定前行”。她一边耐心求教师兄师姐,一边在课后进行大量文献阅读与知识储备,苦下功夫,渐渐在实验室中做到了游刃有余。实验室科研学习令她生出感慨:“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光鲜亮丽的成果背后尽是过程的琐碎与艰辛。”
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唯有热爱,方能抵御岁月漫长。在学习、科研之余,薛雨蓁也在不断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努力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生活宽度与文化底蕴。提及大学四年取得的优异成绩,薛雨蓁只说:“运气也是成功的一部分,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历程,相对于结果的辉煌或黯淡,追求的过程更显其意义与价值!”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大学毕业不是攀爬的终点,而是更高峰的起点,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反而会越走越坚定。“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我们无愧于心。”薛雨蓁做到了无愧于心,她也希望将这份勇气与信心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有明灯,脚下有路,她永远向前,永远在路上。
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