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小马宝莉卡”为代表的各种卡牌收集在全国多地的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某二手平台上稀有小马宝莉卡更是被炒到16万一张,还衍生出了许多良莠不齐、层出不穷的识别稀有卡视频以及抽卡直播间,孩子们将集卡、交换作为“交友通道”,而商家却让其成了一条卡牌“灰色产业链条”。
这种类似于70后记忆中的球星卡,类似于80、90后记忆里的英雄卡以及小时候的干脆面集卡、魔法小樱卡,均需要通过以“开盲盒”的形式来才抽取稀有卡。卡牌自带的“社交属性”让许多地方小学生沉迷集卡、攀比炫耀,并不惜以高价进行购买,甚至还有小学生花费上千元购买一张卡。例如,广东一名小学生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花费了近7000元购买小马宝莉卡。
小马宝莉卡为什么会在一瞬之间流行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卡牌精美的外观,运用了抽中稀有卡瞬间能让学生们“上头”的心理,再搭配上短视频、直播视频等网络营销推广手段,让学生们顿时不能自拔。
面对如今卡牌收集在小学生群体中盛行,并且呈现出年龄阶段趋于低龄化的趋势,特别是极易出现盲目跟风的心态和卡牌成瘾的心理,不管是从商家、家长还是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角度上来看,都应做好引导,多关心孩子生活和情感需求,给孩子们树立不盲目攀比的观念,不让其沉迷于集卡,避免造成物质层面上的攀比和玩卡成瘾的不良心态。针对孩子们只对稀有卡感兴趣,为了只获取稀有卡,就疯狂抽卡,将拆出的普卡、中卡位扔掉的行为,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同时,要建立更加完善体系以及更加完备的未成年人消费保护机制,进一步规范卡牌价格,严厉打击商家过度营销行为。
诸如此类的抽卡、集卡还有很多,小马宝莉卡也只是众多抽卡中的一个,虽无高科技,也无高成本,却有抽取、转卖带来的高收益,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平台也要按照行业规范,规范商家行为,督促商家守住赚线底线,并对直播间拆卡、抽卡等开展专项行动和治理,如若拆卡过程中出现“加菜”、“实物奖励”等行为,还要及时对违规店铺及达人进行处理或清退,共同维护良好的商业环境。
抽卡虽上头,但消费还需理智。理性消费,避免“跟风”“入坑”,不成为被“收割”的消费者,坚决对抽盲盒式套路玩法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