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学日倒计时启动,一场无声的"情绪风暴"正在无数家庭上演。学生与家长的焦虑,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渗透进日常—— 学生篇:身体成了情绪的"告密者"
广州某小学生连续三天呕吐腹泻,检查却无生理疾病。医生追问发现,孩子总在睡前念叨"新学期数学会不会太难",躯体化症状竟成了焦虑的出口。重庆一名初中生则陷入"失眠怪圈":凌晨三点仍盯着天花板,反复模拟开学自我介绍的场景,白天却昏沉得"像被抽走了魂"。更极端的案例中,有孩子哭诉"学校是人间炼狱",甚至抗拒踏进校门——这种恐惧背后,往往藏着对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的深层担忧。
家长篇:过度准备暴露内心恐慌
杭州一位妈妈连夜将孩子的文具盒贴满姓名贴,凌晨五点又突然拆掉重贴,只因"怕老师觉得不够整齐"。这种"强迫式准备"实则是家长对失控感的防御。北京某爸爸则陷入"谣言焦虑":听闻"新学期将是史上最长",他疯狂囤积速冻食品,直到教育局辟谣才松手——过度反应折射出对未知学期的不安。
破局点:焦虑需要被看见,而非被消灭
心理专家指出,开学焦虑本质是"自由模式"向"规则模式"切换的正常应激反应。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比起说教,不如蹲下来问:"你害怕的,具体是什么?"。而家长若能坦诚分享自己当年开学的糗事,反而能消解孩子的孤独感——毕竟,焦虑从来不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