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假冒仿冒新闻单位,大批违法违规账号遭集中整治!

这种说法通常是官方媒体或相关部门在宣布处理违法违规账号时使用的表述。它指的是那些"冒充、仿冒"合法新闻媒体名义开设的账号,这些账号往往发布虚假信息、煽动性言论、或者进行其他违法违规活动。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要点:
1. "假冒仿冒新闻单位":指的是一些不法分子注册账号时,使用与真实新闻媒体相似的名称、标志、域名等,试图冒充合法媒体,以此来增加其发布信息的可信度和传播范围。 2. "违法违规账号":这些账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 发布虚假信息、谣言、诽谤性言论。 散布煽动性、极端主义内容。 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 进行网络诈骗。 违反广告法等规定。 3. "被处置":相关部门(如网信办、公安机关等)对这些违法违规账号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 "关闭账号":直接注销或封禁这些账号。 "依法查处":对幕后运营者或组织进行追踪和法律责任追究。 "清理信息":删除账号发布的不实或有害信息。 "约谈平台":要求平台加强管理,防止类似账号再次出现

相关阅读延伸:假冒仿冒新闻单位,一大批违法违规账号被处置!

近期,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网上新闻传播秩序,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新闻信息内容管理,处置一批违法违规账号。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假冒仿冒新闻单位。新浪微博账号“黑龙江新闻观察网”“互联网新闻网”、微信视频号“直播忻州”、百度百家号“上游皖观察”、今日号“时代之声”等1200余个账号,在名称、头像、简介等账号信息中使用与新闻单位相同或相似内容,违规发布新闻信息。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或禁言。

2.违规开展新闻采编。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在微信、微博等平台注册“瞭新社”矩阵账号,以“通讯员”“记者”名义进行新闻采访报道,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3.冒用新闻栏目照片。微信公众号“天津百晓圈子”“天津老刘”等20余个账号长期发布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标题党”文章,在文中冒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主持人照片,混淆公众视听,扰乱网上传播秩序。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4.发布虚假不实信息。“金融界”“中访网”“全球财说”等46个公众账号,使用“标题党”、夸张词汇发布涉企虚假不实新闻,集纳企业负面信息,恶意诋毁抹黑企业,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禁言。

网信部门将持续加大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乱象整治力度,依法从严处置问题突出的平台和账号,大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转自:网信中国

来源: 济南日报

发布于 2025-09-30 21:13
收藏
1
上一篇:从零开始,创建网站的基本步骤与建立个人网站全攻略 下一篇:严打假冒仿冒新闻单位,1200余个违规账号集体被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