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假冒新闻乱象,违规采编发布虚假信息,上千账号被关闭或禁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虚假信息传播问题日益严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假冒新闻单位、违规采编、发布虚假信息,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
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违法违规账号进行查处。根据报道,上千个账号被关闭或禁言,这是对虚假信息传播的有力打击,也是对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举措。
这些被关闭或禁言的账号,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新闻报道、社会评论、生活娱乐等。它们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甚至煽动社会矛盾,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关部门的查处行动,不仅是对这些违法违规账号的惩罚,也是对广大网民的警示。它表明了国家对于维护网络秩序、打击虚假信息的坚定决心,也提醒了网民要增强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同时,这也反映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假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翻新,这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能,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识别和打击虚假信息的能力,共同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相关阅读延伸:假冒新闻单位、违规采编、发布虚假信息……上千个账号被关闭或禁言

9月10日,据“网信中国”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网上新闻传播秩序,督促网站平台强化新闻信息内容管理,处置一批违法违规账号。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假冒仿冒新闻单位。新浪微博账号“黑龙江新闻观察网”“互联网新闻网”、微信视频号“直播忻州”、百度百家号“上游皖观察”、今日号“时代之声”等1200余个账号,在名称、头像、简介等账号信息中使用与新闻单位相同或相似内容,违规发布新闻信息。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或禁言。

2.违规开展新闻采编。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在微信、微博等平台注册“瞭新社”矩阵账号,以“通讯员”“记者”名义进行新闻采访报道,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3.冒用新闻栏目照片。微信公众号“天津百晓圈子”“天津老刘”等20余个账号长期发布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标题党”文章,在文中冒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主持人照片,混淆公众视听,扰乱网上传播秩序。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4.发布虚假不实信息。“金融界”“中访网”“全球财说”等46个公众账号,使用“标题党”、夸张词汇发布涉企虚假不实新闻,集纳企业负面信息,恶意诋毁抹黑企业,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禁言。

网信部门将持续加大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乱象整治力度,依法从严处置问题突出的平台和账号,大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转自:“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来源: 封面新闻

发布于 2025-09-30 21:13
收藏
1
上一篇:做自媒体,如何起一个吸引眼球的账号名字? 下一篇:从零开始,创建网站的基本步骤与建立个人网站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