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宠物”专业横空出世,顺应市场需求彰显教育新方向

这是一篇针对“‘宠物’专业来了,因应市场需求就是好专业”这一观点的评论:
"马上评丨“宠物”专业来了,因应市场需求就是好专业?"
近日,随着“宠物经济”的持续火热,一些高校开设了与宠物相关的专业,如宠物健康、宠物营养与食品、宠物行为学等,迅速引发了社会关注。有观点认为,这是高等教育因应市场需求、顺势而为的体现,是“好专业”。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也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审视。
"“因应市场需求”确实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
首先,"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风向标”"。当前,我国宠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养宠人群持续增长,围绕宠物的医疗、美容、训练、寄养、保险、用品、殡葬等产业链日益完善,确实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能够直接对接产业痛点,培养出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宠物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回应。
其次,"这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过去,专业设置可能更多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或“精英性”,而现在,将新兴的、具有活力的社会经济领域纳入教育视野,培养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人才,体现了教育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功能。这种“接地气”的做法,有助于提升

相关阅读延伸:马上评丨“宠物”专业来了,因应市场需求就是好专业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本科招生宣讲中,介绍了新开设的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引起广泛关注。

据介绍,该专业属“动物科学”大类,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代码090301,学制4年,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首次招生50人!在我看来,用“宠物”专业来代称是恰当的,这是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去宣介一个新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在上课。央视新闻 图

“宠物”专业之所以出现,毫无疑问和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产业有关。2024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1.9%,全国目前注册的宠物相关企业已超50万家。这意味着,宠物已经成了当代社会图景中无法忽视的一块拼图,宠物产业、宠物经济方兴未艾。

今年5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拟新增的42个工种,其中“服务犬驯养师”作为“宠物驯导师”下的新工种正式入编。

而大学适时设置“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也是一种与市场的积极互动。敏感捕捉市场的变化,不被传统的观念束缚,这种思路值得肯定。无论如何,大学专业依然有着很强的就业导向,如何回应市场需求,保证学生有一个相对安稳的就业去向,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从专业内容看,“宠物”专业并非只是撸猫撸狗这么简单,其中包括伴侣动物营养学、伴侣动物遗传与育种学、伴侣动物繁殖学、饲料质量评定与安全检测等等,从名称也可以看出有着相当高的专业壁垒。这也说明,无论是科研还是就业,这个专业都能培养出前途无量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

近些年,引发社会关注的专业设置还有很多。比如电子竞技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婚姻服务与管理,甚至“小龙虾烹饪”都成了一个专业。这些专业“名头”看着都不是那么显赫,没有“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热门专业名气大,却都能满足细分市场的人才需求。

正是因为这些专业足够具体,也决定了他们具有非常明确的市场导向,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当的就业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年末,全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就业人员达35838.2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8.8%。

从这个角度看,正是很多看起来“并不高端”的服务业岗位,吸纳了巨大的就业。因此,这些专业设置也有了特别的意义——除了追求专业的“高远”,也不能忽视专业的烟火气,瞄准普通的民生需求。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纷纷关注这些民生需求,其实也是在丰富人们美好生活的细节。从高校专业的角度,提升宠物护理、咖啡品质乃至小龙虾口味,何尝不是以具体可感的方式,去积极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呢?

澎湃特约评论员 江城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布于 2025-09-29 22:12
收藏
1
上一篇:战力飙升秘籍,装备强化、技能搭配与宠物培养全攻略解析 下一篇:铲屎官安心指南,一物一码助力宠物粮,揭秘如何让食品安全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