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引领下诞生的640工程,中国世界首个反导系统的辉煌与传承

您提到的“640工程”是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末期启动的一项雄心勃勃的国防工程项目,其目标是研发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虽然这个工程在当时的苏联威胁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将其称为“世界第一个反导工程”可能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
首先,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研发其反导系统,例如萨德(SAGE)系统,虽然这个系统主要是针对弹道导弹的防御,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导系统之一。此外,其他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反导技术的研究。
其次,640工程在后来的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加上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个工程并没有完全实现其最初的目标。然而,这个工程在推动中国导弹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技术的发展后来也惠及了中国的其他领域。
总的来说,640工程是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反映了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安全和技术自强的追求。虽然这个工程本身并没有完全成功,但它对后世的科技发展仍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阅读延伸:毛主席的推动下,中国开展世界第一个反导640工程,后人受益至今

众所周知,美国八十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将日落西山的苏联拖垮。进入21世纪,美国更是不遗余力的打造NMD导弹防御系统。

在这一领域,中国看似沉默,其实早已成竹在胸。早在六十年代,在毛泽东主席的推动下,世界上第一个反导工程一一640工程,已经成形。

毛泽东高瞻远瞩

其实,早在1957年,毛泽东观看苏联研制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的纪录片时,对身旁的彭德怀说:“我看矛和盾总是同时产生的,有矛必有盾呀!对吗?”彭德怀答道:“一种新武器的出现,总有对付它的新办法。”毛泽东点头示意。

此时,毛泽东从哲学高度提出“有矛必有盾”思想,但尚未有明确措施,因为其时中国科技水平尚不足以为毛泽东提供决策依据。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在中苏边境上布置重兵,而且“全苏1/3的战略导弹也指向中国的重要设施”,战争一触即发。更加严重的是,当美国侦察得知中国正在研制原子弹后,竟计划拉拢苏联对中国采取联合军事行动,以彻底摧毁中国的核研发能力。

1963年7月25日,美、英、苏三国签署了停止部分核试验的裁军条约。同一天,美国第七舰队竟然公然在台湾以北海域开展核弹投掷演练,向中国“秀肌肉”。

在此背景之下,毛泽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思考防御问题,并决定在现有导弹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反导问题。

1964年底,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且在1966年实现两弹结合,成为了拥有核攻击能力的国家,这为我国反导策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从战略防御角度,指示“搞一批人专搞,让他们吃饭不做别的”,研究反导问题,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决断力。

自从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指示聂荣臻研究反导弹问题后,聂荣臻就于12月26日召集王秉璋、钱学森等人召开会议,研究反导问题,决定将研究反导弹武器的重担交给了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

1964年1月24日,聂荣臻将钱学森的情况汇报进行整理汇总,对发展反导技术向毛泽东呈交了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由于当前对反导弹的技术途径还摸不准,暂时还不可能专门投入更多的力量。决定先成立个小组,由钱学森负责,在不影响当前型号研制的情况下,着手搜集研究资料,预先为我国发展反导计划的成形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1964年的农历“小年”这一天,吃过午饭后,毛泽东电召钱学森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谈话。

毛泽东对钱学森说:“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那就十年,十年不行那就二十年,总之我们必须要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矛”是导弹,“盾”自然意指针对导弹的反导系统。

3月23日,为了落实主席指示精神,钱学森主持召开“弹道式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经过讨论最终初步确定三种反导弹途径:导弹反导弹、超炮反导弹、激光反导弹,并确定把导弹反导弹放在首位。国防部五院还根据这次会议决定,在二分院成立“防御规划小组”和“反导规划小组”,作为研制反导弹武器的机构。

640计划出炉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反导弹武器研制的正式启动。5月12日,钱学森向聂荣臻递交开展反导弹武器研究工作的报告。

报告指出,反导防御体系主要包括:发现、识别目标和击毁目标两大系统。在整个反导系统中,雷达技术是关键问题之一。为击毁导弹,拟采用三波拦截:第一波以导弹反导弹,第二波以超级高射炮进行覆盖,第三波用激光炮力争在2万米空域将来袭导弹烧毁。最后,钱学森建议按照雷达、导弹、超级高射炮、光炮四个组分头研究,制定规划方案。

1966年,七机部正式下发通知,研制反导弹武器的整个项目代号为“640工程”。

至此,反导弹武器的研制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七机部二院也在1970年改组为“反导弹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专门从事反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

从研制概况来看,整个工程被细化为一个防区和五个子系统,其代号分别为“640防区”、“640-1工程”、“640-2工程”、“640-3工程”、“640-4工程”、“640-5工程”。

参加研制的单位包括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各机部、总参、空军、炮兵等十余个单位。客观而论,某些技术确实已经超出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正因如此,又由于1972年美苏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降低了中国研制反导系统的紧迫性。

1982年航天工业部正式决定除激光破坏原理和核电磁脉冲技术两个项目保留外,其余反导项目全部停止。

主席决策英明,后人受益至今

面对当时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毛泽东从战略防御角度提出“有矛必有盾”思想,指示派人专门研制反导弹武器,充分展现出毛泽东处理复杂问题的决断力和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

虽然限于当时国内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国际局势的逐渐缓和,反导系统最终并未完全取得预期成果,但反导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基础工业和元器件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在载人航天、预警雷达、航天测控等科研领域取得不少关键性的突破,“为我国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测控网的建设,以及航天服务事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中国已建成了由陆地、海洋、太空一体化的导弹航天测控网,还在海外建立了观测站,这也是反导建设方面的一大成就。不仅如此,比较美、俄等世界大国仍在研制的反导系统,依然可见毛泽东“有矛必有盾”思想对当下中国研制反导系统所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发布于 2025-09-25 06:12
收藏
1
上一篇:当无人机遇上激光武器,未来战场的新篇章 下一篇:植物大战僵尸2攻略,巧破巨人僵尸三路防线,确保防线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