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部队最可靠的防空保护伞,就是可以伴随防空的自行高炮。
在解放军陆军重型合成旅中,有这么一款先进的武器装备,它可以一边行驶,一边对来袭的敌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
它可以拦截低空突袭的武装直升机、攻击机,或者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也可以拦截高空飞行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对于新颖的蜂群无人机,它也能有效拦截。
(09式自行高炮是陆军部队可靠的防空保护伞)甚至,它还能在紧急时刻攻击摧毁敌方的轻型装甲车辆,为我方部队争取宝贵的时间。
这款武器装备是陆军部队最可靠的防空保护伞,它就是解放军的09式双35毫米自行高炮。
1更高的防空效率——AHEAD弹药高射火炮已经诞生一百多年,在它漫长的历史上,有两次颇为重要的技术革新。
第一次技术革新是发生在二战时期,无线电近炸引信被应用到了高射炮的炮弹上,研制出了VT弹。
VT弹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可以感应到一定范围内的金属物品,并且发出引爆信号。
(近炸引信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高射火炮的作战效能)所以装备了VT弹的高射火炮容错率大为提升,只要将炮弹打到飞机附近,炮弹就会自己爆炸,形成破片杀伤目标。
VT弹的研发和使用,有效提高了高射火炮的命中率,让高速火炮在二战以后仍然得到广泛的使用。
冷战时期,雷达技术的发展让高射火炮也开始配备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以及相应的火控计算机。
通过搜索雷达发现目标,火控雷达精确测量目标位置和速度,经过火控计算机解算得出射击诸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高射火炮发现目标和打击目标的能力。
雷达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高射火炮的第二次技术革新。随后在1990年代,一种全新的高射火炮弹药基于雷达火控技术被研制出来。
(AHEAD弹药剖面)这就是瑞典厄利空公司研制的AHEAD弹药——集束式预制破片编程引信子母弹。
它的杀伤原理和VT弹一样,都是通过破片来对目标进行有效杀伤。不过AHEAD引入了雷达火控技术,在破片杀伤效率上比VT弹高不少。
理论上来说,同一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同一种弹药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因为各种误差等因素,一模一样的弹药是不存在的。
而且高射火炮的炮管在连续发射过程中,因为温度升高等因素,上一发炮弹和下一发炮弹发射时候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这就使得每一枚高射火炮的炮弹在发射出去的时候,速度多多少少有一些差别。
AHEAD弹药名字很长,但核心在于“编程”二字,实现编程的关键在于雷达火控系统和高射火炮炮口的3个线圈。
(用来“编程”的炮口线圈)首先,高射火炮的雷达搜索并且锁定目标,然后雷达将获得的数据传输给火控计算机,计算机解算出射击诸元。
得出射击诸元以后,高射火炮就瞄准目标开火。当AHEAD炮弹通过第一个和第二个线圈的时候,根据通过两个线圈的时间差,得出炮弹的实际飞行速度。
将炮弹的实际飞行速度导入火控计算机,结合目标位置、速度,以及火炮瞄准的角度。得出一个时间数据。
这个时间数据是炮弹飞行多久以后就启动引信引爆的时间。在火控计算机的精确计算下,这枚AHEAD将在一个最合理、最能杀伤目标的位置被引爆。
(AHEAD弹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高射火炮的防空能力)而将这个时间数据输入AHEAD炮弹的任务,就是由炮口的第三个线圈完成。在AHEAD炮弹到达第三个线圈的时候,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简短的时间数据输入炮弹中。
在火控计算机的控制下,高射火炮打出的几发炮弹都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引爆,从而形成一个包围目标的“破片云”,大大提高对目标的杀伤效果。
用普通炮弹,高射火炮要几百发才能命中目标;用VT弹,高射火炮要打几十发;而如果用AHEAD炮弹的话,只需要几发就能命中目标。
2中国的AHEAD高炮——09式自行高炮我国从上世纪就引进了厄利空公司的AHEAD弹药技术,并且研制了PG99牵引式双35毫米高炮。
(PG99牵引式双35毫米高射炮)不过只能固定部署的PG99高炮,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战争对于陆军部队提出的高机动性要求,所以在这种高炮的基础上研制一款自行高炮,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最后,我国军工科研人员拿出了09式双35毫米自行高炮,成为陆军重装部队可靠的防空保护伞。
09式自行高炮使用了国产的第二代炮兵通用底盘,这一款履带式底盘同时也在我国的05式自行榴弹炮和11式火箭炮的履带式版本上使用。
该底盘装有一台8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配合前置的传动系统,可以让09式自行高炮拥有65千米/小时的前进速度和15千米/小时的倒车速度。
(09式自行高炮具备优秀的机动能力)功率强劲的发动机给09式自行高炮带来了充足的机动能力,让09式自行高炮能够跟上坦克和步兵战车的速度,从而实时提供防空掩护。
在09式自行高炮上,装备有两套雷达和一套光电设备。
位于炮塔后方高高竖起的平板雷达是搜索雷达,它使用了有源相控阵的雷达工作体制。这款雷达的搜索范围为18千米,可以360度转动进行搜索。
平时不用的时候,这款雷达可以向后折叠放平,从而降低整车高度,方便行军或者进行运输,也可以避免雷达受损。
在进入作战状态以后,搜索雷达就会竖起来工作,它需要长时间工作,以时刻提防可能来袭的目标。
(09式自行高炮的搜索雷达)当搜索雷达发现来袭目标以后,就会将数据传输给位于炮塔前部,安装在两根炮管之间的火控雷达和光电搜索设备。
这两个设备的主要作用是锁定来袭目标,对目标进行定位和测速,将获得的目标数据传输给火控计算机。
之所以有两套用来锁定的设备,是为了充分发挥光电设备和雷达各自的优点,综合二者的优点一起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锁定目标的能力。
09式自行高炮主要的武器装备就是两门35毫米高射炮,一门火炮射速550发每分钟,备弹220发,两门炮加起来总备弹数为440发。
09式自行高炮的两门35毫米炮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炮口装备了用来发射AHEAD炮弹的线圈。
(09式自行高炮上的35毫米高射炮)第二个特点就是09式自行火炮这两门35毫米炮,都具备双路供弹的能力。
35毫米炮使用的是弹链供弹,而双路供弹的意思是在一门火炮上有两个供弹装置,可以同时接上两条弹链。
当35毫米炮需要切换弹药种类的时候,只需要暂停当前正在供弹的供弹装置,转而使用另外一个供弹装置就能实现弹药种类的切换。
09式自行高炮只需要1秒钟的时间就能完成弹药种类的切换,这让09式自行高炮在实战中具备很强的灵活性。
比如说,09式自行高炮除了防空用的弹药以外,还经常配备有脱壳穿甲弹弹链,这种35毫米脱壳穿甲弹可以击穿127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
(双路供弹的射击让09式自行高炮可以灵活切换弹药类型)如果有敌方的轻型高机动部队,比如轮式战车部队绕过我方前方的方向,渗透进来攻击09式自行高炮的话,使用这种穿甲弹链可以轻松击毁这些轻装甲单位。
事实上,127毫米的穿甲能力能够击穿绝大部分的步兵战车和轮式战车,双路供弹系统给09式自行高炮带来更大的战场灵活性。
3昂贵但物有所值坊间有传闻说,09式自行高炮非常贵,一辆09式自行高炮的价格顶3辆99A坦克,这样的说法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说对了一半,09式自行高炮是非常贵,但是一辆09式自行高炮的造价还是比不过3辆99A坦克的,因为99A坦克也不便宜。
(99A性能先进,价格也不便宜)1辆99A坦克的造价大约是3000万人民币,而09式自行高炮的造价也就相当于2辆99A还要再多一点而已。
09式自行高炮这个价格看起来很昂贵,但对于现代防空体系来说却是非常正常的。一支信息化陆军的建设中,主要的装备成本就在于防空武器、侦察和电子战装备。
09式自行高炮价格昂贵但物有所值。由于09式自行高炮有先进的雷达火控设备和AHEAD炮弹,它的防空能力要比老式高炮强很多。
除了传统的反飞机和直升机能力以外,09式自行高炮可以对各种精确制导武器进行防空拦截,比如武装直升机发射的反坦克导弹,以及敌方飞机发射的巡航导弹等远程武器。
(反坦克导弹对于09式自行高炮来说也是主要作战对象)能够做到这一点,要求09式自行高炮有很高的拦截精度,以及足够多的拦截机会。而使用了AHEAD炮弹的09式自行高炮能够满足这两个要求。
09式自行高炮虽然只有400多发的备弹,但由于雷达火控系统带来的高精度,以及使用AHEAD炮弹,09式自行高炮每一次拦截只需要几发到十几发炮弹,就能成功拦截目标。
因为每一次拦截需要的炮弹数量都很少,09式自行高炮的拦截次数就可以变得很多,保守估计都能够进行三四十次拦截。
这让09式自行高炮不仅可以从容地拦截各种来袭的精确制导武器,还能够对蜂群无人机进行有效杀伤。
蜂群无人机的特点就是数量非常多,考验防空武器多次拦截的能力。
(蜂群无人机的数量非常多)09式自行高炮恰好就具备优秀的多次拦截能力,而是它的主要杀伤方式是破片杀伤,这对于密集飞行的蜂群无人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手段。
通过调整破片云的位置和形状,09式自行高炮不仅可以对单个蜂群无人机进行有效拦截,还可以让破片继续杀伤后续的蜂群无人机,以最少的弹药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
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在未来战场上,高炮会失去用处,防空只需要依靠空军和远程防空系统就行,这其实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误区。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远程防空系统也很难保证照顾全局。而空军和陆军之间又存在军种协调的问题,终究没有伴随陆军部队一起行动的自行高炮来的可靠。
(美军也在研制新型自行高炮)就连空军实力强大的美军,近些年来也在研制各种自行高炮,以掩护陆军部队的行动。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自行高炮还将是陆军伴随防空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在09式自行高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新型防空武器装备。
09式自行高炮成本比较高的原因之一是装备了两部不同用途的雷达,如果能够将搜索和火控两种功能通过一个雷达来实现,既能降低系统复杂度,又能减少成本。
中国还在积极探索光炮合一、弹炮合一、光炮弹合一等多种构型的防空武器装备,这里面的光指的就是激光武器。
(中国激光武器已经取得实战战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验证,中国就能确定一种比较合理的防空武器构型,从而研制出新一代的伴随防空武器,成为陆军部队未来的防空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