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点关注,我们一起聊三国
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尚书令桓阶患病,曹丕亲往看视。为给桓阶“冲喜”,曹丕封桓阶安乐乡侯,封其三子皆为关内侯。后桓阶病重,曹丕又诏拜其为太常。可是桓阶依然没扛过去,曹丕为此流泪不已。
桓阶游戏图
一、效命孙坚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说起来桓阶也不算出于白身,史载其祖父桓超、父桓胜都曾在州郡为官,而且桓胜还入朝做过尚书,并闻名乡里。桓阶年轻时在长沙郡做过功曹,还被太守孙坚举为孝廉,后也入京为尚书郎。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桓阶因父丧丁忧回乡,恰逢孙坚与刘表争战。后来,孙坚于岘山被刘表部将黄祖射 杀。为感念孙坚举荐之恩,桓阶冒死到刘表军前,乞求请孙坚尸身回葬。
桓阶初仕孙坚为长沙功曹
两汉礼制,为上司吊丧送葬本为当然之义务。但汉末离乱,礼仪多废,此类反成了义举。刘表一代名儒,深为桓阶的义举所感动,于是放下敌对,让桓阶把孙坚尸身带走。
后来朝局愈加混乱,桓阶干脆就赋闲在家。
二、力劝张羡
建安五年(200年),袁曹官渡之战爆发,袁绍南联刘表,刘表也举州相应,曹操一时处于被南北夹击的不利状态。
这时桓阶却站了出来。他找到时任长沙太守张羡,对其分析利弊:“举大事而不本于义者,没有不失败的。是故齐桓公尊天子而合诸侯、晋文公逐叔带而纳襄王。如今袁绍却反其道而行之,与汉室敌对,刘州牧(刘表)也起而应之,这正是取祸之道啊。明府若要远离祸患,建立功名,就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啊。”
这个张羡,有说就是名医张仲 景的,因为史载张仲 景也做过长沙太守,但不能确定。张羡见桓阶见识不凡,就问道:“那么依先生之议,该当如何呢?”
赤壁战后荆南四郡悉数入了刘备腰包
桓阶不待迟疑地说:“曹司空(曹操时任汉司空)目下虽弱,然其仗义救天子于危难,奉王命以讨不臣,占道义之高点,谁能不服?明府若能举四郡之地,保三江之险,以之为曹司空内应,是否是一条出路呢?”
张羡说认为可行,于是联结长沙及邻近的武陵、零陵、桂阳三郡,扯起反刘大旗,并派使者与曹操通好。曹操自是喜出望外,但当时他正与袁绍在北方鏖兵,无 暇南下接应。而刘表却加紧攻击张羡叛军,张羡内外交困,忧病而亡。荆南四郡失去主心骨,很快被刘表攻下,长沙城破之日,桓阶一看不好,匿了匿了,随即转入地下。
刘表后来也听说张羡反叛是桓阶的主意,但他文人心性,超乎常理,不但赦了桓阶的罪,而且辟桓阶为从事祭酒。这还不算完,他为了进一步拉拢桓阶,还想把自己的小姨子蔡氏嫁给桓阶,说你看我们做一担挑可好?
桓阶倒也老大不客气,说不好,我有老婆了。刘表这读书人没想到桓阶来这一手,倒无可说。桓阶却对刘表一点兴趣也没有,后来干脆以身体不好为由,破祭酒也不做了,后去继续搓我的麻 将!
桓阶生于荆州却对刘表无感
古人名士派头就是这么牛!搁现在,你要敢对一家CEO玩一把这剩蛋,三百家公司就能把你联合封 杀喽。人才买方市场害了多少大才啊,我这经史子集皆通的,天天在上受没流量的气……
打住,要不血压又高了。
三、佐命曹氏
建安十三年(208年),自封丞相的曹操平定荆州,就打听起张羡那次没成功的投诚。三打听两打听,打听出背后出主意的居然是桓阶,于是又四处找桓阶,结果就找到了在家吃瓜的桓师 傅。
曹操把桓阶召来一番晤对,对桓阶的见识非常惊异,当即辟其为丞相掾主簿,后迁赵郡太守。建安十 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以桓阶为虎贲中郎将、侍中。
桓阶正式成为魏臣。
桓阶迷曹操迷得不要不要的
当时,曹操在世子的选择上,在曹丕和曹植间犹疑不定,而菑侯侯曹植正受宠日隆。老成持重的桓阶,数次或公开或私下,对曹操言及曹丕德优年长,应立为储副,以断其他公子所想,言辞十分肯切。曹操也因此知道桓阶忠诚守正,对他更加敬重。
丕植党争,后来双方各拉群结伙,植党西曹掾丁仪尤其像疯狗一样,逮谁咬谁,像毛玠、徐奕一类刚正无私者,也被丁仪咬得或杀或废(参见毛玠篇),都亏得有桓阶从中斡旋,才没有造成更大的冤案。非常时期,其夸奖救助贤臣,可谓功莫大焉。
后来,桓阶又升尚书,主管人事选荐工作。
四、议救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将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关羽还利用当年大雨,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
关公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谴平寇将军徐晃往救,但初时徐晃仍不能解围,曹操就想着要亲征。曹操把这个想法告诉群下,诸将都说:“大王(曹操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称魏王)若不赶紧去,恐怕战事就要不可收拾了。”
只有桓阶表达不同意见:“大王以为曹将军能否独立料敌处事呢?”
曹操看一眼桓阶说:“能。”
桓阶又问:“大王是不是怕曹、徐二将军不尽心竭力为国呢?”
曹操不知桓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当然不是。”
桓阶就说:“那么大王为什么要亲力前往呢?”
曹操说:“孤担心贼兵势大,徐晃不能制胜。”
桓阶不客气地说:“曹将军今困守孤城而心无二念者,是因为他知道大王在后方为其依靠。曹将军今居万死之地,必有以死相抗之心。大王耀军万 里,示以实力可也,何用担心失败面亲往呢?”
徐晃终破关羽而解樊城之围
曹操深以为然,遂驻军摩陂不再前进。徐晃后果然击破关羽大营,吴军又背刺关羽,关羽退走,樊城之围遂解。
可以说,在解围樊城过程中,桓阶料敌制胜,见解颇为不凡。
五、八座尚书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位。同年,曹丕篡汉自立,改元黄初,以桓阶为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桓阶从此为八座尚书之 首,成了实际上的宰辅。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八座尚书。
从汉武帝开始,为削弱相权,逐步提高原为少府属下的尚书的权力,到汉末,尚书令已成为实际上的宰相,而原来的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却褪化成了摆设。随着尚书台的事务日趋繁杂,开始实行分曹理事,汉有六曹,曹魏则设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五曹长官都称尚书,并称五曹尚书。五曹尚书与其上级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共为八座,故称八座尚书。八座尚书行周六卿之事,也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曹魏八座尚书图
但桓阶这位曹操的铁粉,却很快患病。曹丕知道当初在自己立储时桓阶所起的作用,于是亲往省疾。他抚着病床上的桓阶说:“朕初登基,正要把教育子嗣重任托负于卿。卿可是寄命之臣,一定保重身体啊。”
要说曹丕小器,但他对于己有恩者,尤其是在立世子时说过好话的,还是不错的。比如,他为报答贾诩,冒天下之大不韪提拔名声不佳的贾毒士为三公;他为报答朱灵,可让他自己挑着封地为侯(参见朱灵篇)。如今为了给桓阶“冲喜”,他又晋封桓阶安乐乡侯,邑六百户,并封其三子皆为关内侯(桓阶嗣子桓祐因可袭父爵位,所以没封侯,后来早逝,曹丕又追封其为关内侯)。
但后来,桓阶病情继续恶化。曹丕又谴使者,在病榻前诏拜其为太常。可是桓阶依然没能扛过去,于黄初二年(221年)去世,曹丕为此流泪不已,追谥其为贞侯。
桓阶的儿子桓嘉袭父安乐乡侯爵位。曹丕感念桓阶之德义,又以其弟桓纂为散骑侍郎,赐爵关内侯。
曹丕对有恩于己之人还是很感念的
齐王正始四年(243年),桓阶从祀曹操庙庭。
桓嘉后来娶了曹魏宗室女升迁亭公主。齐王嘉平四年(252年),在魏吴东关之战中,桓嘉以乐安太守战于前线,不幸阵殁,谥曰壮侯。
桓阶之孙桓陵,仕晋而官至荥阳太守。
我是三国路 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