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谓“许世友十杀令”,最初许多人口口相传,觉得一出杀令,血气上冲,仿佛带着寒意的风从边疆砍进内地——杀!用刀子杀!这字眼用在1979年的战场,是不是太狠?许世友是传奇,将军习武出身,硬汉,一点不让,过去打仗的狠劲谁没听说过?可那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真有这么个“十杀令”吗?到现在还有人深信不疑。
传言里的“十杀令”,条款明明白白,哪个说着不心生敬畏?畏缩不前就杀,贪生怕死也杀。十条下来没一个轻松。弄得好像当年前线全靠这铁血治军。可听起来真有点悬,怎么就没人见过那些留在官方档案里的十杀令正本?而且,部队里说得神,政工干部也押宝“十杀令”,每逢讲政治课吓唬一下新兵,效果奇佳。但许多参战兵和老首长都提过,真找不到这么个文件。说起来有些意思,哪怕许世友亲口说过“都很久没打仗了,不如算了罢”,和传言倒是反着的。
许世友,在老一辈军人故事里像座山,高大,倔强,能打。他那脾气,有江湖气,许多往事都掺杂着不同嘴里的故事味道,真假没人分得清。有人说他性子爆,威风八面;也有人记得,他岁数大时反倒多了耐心。东线刚打响那阵,广州军区坦克团团长宋修伦畏战,甚至战时指挥让政委顶班。这样按“十杀令”估计得杀三次。但最后呢,仅给降职复员。照传闻该砍头了,可事实里只是换了岗位。说实话,关键时候,许世友的处理还挺有人情味。
越南边境的真实作战,经常更复杂。一边在前面冲锋拼命,一边后方就春风化雨,不是所有错都得用刀子解决。炮兵一师二十六团一次失误误入敌阵,参谋长当场牺牲。突围时有排长“见死不救”,最后政工处也只是警告处分。严格和宽容,在这里混成一团,没有单一版本。你说要全部照传言处理,后果恐怕更不可收拾。前线老兵多数还记得,那些违纪的同伴,大都没真被怎么着。用“刀子杀”,听起来过瘾,真下去还轮不到传话的人。
对越作战的日子,部队里杂事不少,指挥失误贻误战机的档案堆了一摞。很多错,放平时屁大点事,打仗时放大百倍。可许世友晚年,倒不再那么动辄雷霆。几位当年身边干部回忆,再猛的脾气,也会考虑现实。毕竟和平日子太久,突然拉出去打仗,谁不是第一次?出乱子也不奇怪。他自己都说了,“很多年没打仗了”。再狠也得给个机会。
沈听雪,研究对越作战出了名的专家,查过诸多资料,说自己找不到“十杀令”的正式记录。而广州军区政委周德礼、许多东线老参谋的回忆文章,同样丝毫没提过“十杀令”三个字。更别说当年有没有拿刀砍自家人的正式处分。就连着急要立威的下级干部都没干过这样的事。怎么说,东线和西线加一起,传言都没落地。
反倒过去国民党将领那边,有明确记载的“十杀令”,还真见过。不信去翻查汤恩伯、陈明仁守城时的公开文件。可新中国成立后,军纪虽铁,但真到临阵斩将的地步,都没人说得清。每段传言,越流越玄,有时候你说假的,人家能和你吵半天。
至于许世友那种狠劲,成名是事实,严厉是事实,不讲情面也是真的。可在对越战场,他更复杂。有人说他年纪大了,收了利刃;有人觉得还是从前那个硬汉。这样看来,被传为“十杀令之父”,不过是个出口成章的故事把人吓个半死。其实自己个儿也没当回事。事实谁信,谁不信?谁敢拍板?反正老许没说过。
战场上传奇不少。有的兵被俘后被传成了海豹人,好端端没见过谁家敢下这毒手。还有孤山那场仗,外头瞎说是七个炮团齐发,后来才查明只不过是一营炮了了事。像这样的传言,几十年过去了,总有人讲还得煞有介事。
新媒体时代,大家一言为定,喜欢往狠里编,越传越邪乎。问到真相,愿意去考据档案的没几个,网上一搜,“十杀令”甚嚣尘上。可终究没个实证。翻遍1979年的官方资料、许世友回忆录、参战老兵口供、权威出版物,没有“十杀令”正本。最重要的,那年没人真的刀下见血处死自家士兵。严厉,归严厉,真弄出血案,也没人愿意背锅。
历史怎么处理?其实办法不外乎实事求是。每段历史,要留下的总是那些经得起推敲的,哪怕它并不那么传奇。传说有意思,传奇够劲,可真相往往比故事寡淡不少。有些人爱讲狠话,有些人愿意信厉令,可战场上,人的感情、恐惧、犹豫、脆弱,都不是一句“杀”能概括的。严明有用,温情同样有价值。很多小细节,能打动人的正是那份“不完美”。
而民间为什么总要找个狠人,立块威风凛凛的牌坊?也许想要信点什么,也有点无聊,也有点对铁血权威的迷恋。就像唐僧要靠紧箍咒维持队伍秩序一样,有了“十杀令”,好像气派多了。可惜历史不是讲义气的地方,它就那么冷冰冰地摆着。
这段往事扑朔迷离,扑朔归扑朔,好玩是真好玩。以讹传讹的传说,也成了某种独特的心理需求。有些人对历史的想象,总是缺点儿味道,总得添油加醋,有时候跟真事差得十万八千里。可偏就让人喜欢听,恨不得自己也赶上一回。
后来,年轻人知道的都是故事,不是细节。有人坚信狠令,觉得那才叫军魂。有人怀疑,涮涮嘴皮子罢了。碰上许世友名声大如天,不拿故事加点料都对不起这位硬汉。可真相往往藏得更深,带着不那么整齐的感情和选择。许多决定,台前幕后都是人做的。没有哪条死规则能够彻底约束柴米油盐的军旅日常。这是事实,也是人性。
最后,“十杀令”有,说是谣言也不全错,说当年真下了狠手,也没人敢死咬着不放。有些事,看得太真就没意思了。英雄的血性是存在的,但“用刀子杀”的故事,还是留在传说里吧。
人间事,传多了,自然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形态。谁能说得清,到底哪句话是真,哪句话又是“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