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暴力美学震撼美媒,东风导弹成“原罪”象征,令全球胆寒

近年来,中国式暴力美学在军事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东风系列导弹的展示,令一些美媒感到“破防”,甚至直言其为“原罪”,令人胆寒。这种反应背后,既有对军事技术发展的担忧,也折射出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
"美媒“破防”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东风导弹的威慑力:" 东风系列导弹,特别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拥有强大的打击能力和隐蔽性,被视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武器。其射程远、精度高、突防能力强,能够覆盖美国本土及周边重要军事基地,这对美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威胁。 "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迅速,不仅在导弹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海军、空军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种快速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让一些美媒感到不安,认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在全球的军事霸权。 "“中国式暴力美学”的冲击力:" 中国在军事演习、阅兵等场合,经常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这种“中国式暴力美学”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美媒认为,这种展示方式过于霸气,具有侵略性,容易引发紧张局势。 "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 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双方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方军事

相关阅读延伸:中国式暴力美学令美媒破防:东风导弹就是“原罪”,令人胆寒

【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

九三阅兵结束,中国所展示的一系列东风导弹和新型战略武器,不会只是庄严仪式上的表演者,更是足以改写大国博弈规则的现实存在。

实际上,在阅兵仪式开始前,美媒就已经破防,用“原罪”“数量暴力”“令人胆寒的杀伤链”等极端词汇,来形容东风导弹体系对美国航母构成的威胁。

美媒《国家安全杂志》刊登了一篇由哈里·卡齐亚尼斯撰写的长文,题为《中国已蓄势待发,准备击沉美国航母》。

文章以极为紧张和悲观的语气,全方位描述了解放军东风导弹体系对美军航母打击群构成的威胁。

文中称,东风-21D是“原罪”,东风-26系列是“关岛杀手”,东风-17是“银弹”,而这些导弹背后的杀伤链,才是最可怕的部分。

美国航母过去几十年无往不利,如今却沦为被猎杀的靶子,这是战略地位的整体崩塌。

文章开篇就强调,过去30年,美国海军享受着空前的全球控制力,而现在,这种力量正被中国一套体系性打击能力所击溃。

文中出现了多个充满挫败感的词汇,表明此番并非仅是技术分析,同时也是无能狂怒下的情绪宣泄。

在航母被形容为即将终结的时代产物时,美方战略精英圈显然已陷入切实焦虑之中。

过去那种只要航母拍门就能让对手屈服的优越感,在东风导弹体系面前土崩瓦解。

(美媒报道截图)

在美媒的语境中,称东风-21D为“原罪”,并非对中国有什么道德指控,而是从战略结构的角度,指出它打破了美国维持数十年的海上优势体系。

所谓“原罪”,指的是DF-21D的出现,导致美国航母第一次不再具备绝对自由靠近他国沿海的能力。

在此之前,美国航母战斗群几乎可以无障碍地进入任何热点区域,以舰载机对地实施压制,对空构建制空权,对海封锁航路。

而DF-21D的本质改变在于,它具备了高空俯冲、末段变轨、区域再定位的能力,能够精准打击移动中的航母平台,使后者在第一岛链附近面临致命风险。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这是一种从未面对过的打击方式,也是一种无法用常规防御手段应对的威胁。

从绝对主权平台到必须保持距离的战略目标,这一落差的起点就是东风-21D。

因此,美媒用“原罪”来形容它,是强调它是整个战略均势改变的起始点,是美国海权信仰体系破裂的源头,是美军海上行动自由丧失的第一次制度性打击。

从那一刻起,美国海军再也回不到曾经的无敌时代。

(美国航母)

文章中还用到了“数量暴力”这个词,指的是中国导弹不仅质量高,数量也非常可怕。

即便单枚导弹没能直接击沉,也能通过几十枚、上百枚导弹的连续攻击,轻松压垮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系统和反导体系。

DF-21D、DF-26、DF-17等导弹形成的梯次攻击,不仅弹道不同、飞行速度不同、突防方式不同,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波次持续覆盖目标区域,使美军的宙斯盾系统、标准-3/6拦截弹根本无法应对全部来袭。

在成本对比上,美国一艘航母造价超过130亿美元,一枚拦截导弹动辄千万美元,代价极不对称。

更重要的是,解放军导弹可由上千辆机动发射车快速部署,发射平台隐蔽性强,打击频次高。

而美军的防御系统数量有限,一旦进入持续消耗战,美方必败。

(美国航母)

真正令美军战略界感到惊恐的,不只是东风导弹本身,还包括中国为这些导弹提供打击支持的杀伤链系统。

美媒指出,中国已经构建了一套全球罕见的综合打击体系,这意味着,美国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基本处于透明状态,任何一个动作,哪怕只是无线电通讯、雷达开启、舰载起降都可能被监控定位。

而一旦目标坐标确定,打击指令可在几分钟内从指挥中心传递到前线导弹发射车。

更可怕的是,这种杀伤链具备高度冗余,即使某一环节被干扰,其他环节仍可维持作战能力。

这种体系化打击模式,已经超越了单点攻击的范畴,真正进入了目标可持续猎杀的战争形态。

在这种体系面前,航母就不再是所谓自由行动的战略武器,而是一个随时可能被锁定的巨型靶标。

所以美媒直言,这个杀伤链体系令人胆寒。

(美国航母)

美媒破大防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没有东风导弹的年代,美国航母是全球唯一的远程打击中枢。

无论在哪个热点地区,只要美军部署一个航母战斗群,基本就意味着空中压制、海上封锁、两栖突击全部具备。

包括在中国周边,尤其是在第一岛链附近,美军航母曾可以自由游弋,无视任何区域防御系统。

而如今,在东风导弹体系构建完成之后,航母如果进入第一岛链,面临的就是DF-21D的饱和攻击。

如果停留在第二岛链,仍难逃DF-26远程覆盖。

即便退守关岛,也仍在中国打击范围之内。

再考虑DF-17等高超音速导弹的不可拦截性,航母的机动性优势和防御能力都将荡然无存。

美军F-35C的作战半径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已经无法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即便舰载机成功起飞,也会因为距离过远无法完成有效打击。

这就导致美国航母陷入尴尬境地,离得近就成了靶子,离得远又成了摆设。

这不是航母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已经具备让它失效的系统能力。

这也是美媒最难以接受的事实。航母从全球权力的象征,硬是被中国变成了战略摆设。

发布于 2025-09-06 16:14
收藏
1
上一篇:5人团队零融资创收700万,揭秘AI赋能下小团队如何实现战斗力10倍跃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