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局1912”
编辑:胡雅诗(见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以其秾丽、朦胧、含蓄的诗风著称。他敢于使用当时许多诗人避而远之的“虚字”(即功能词、助词、连词等,如之、乎、者、也、而、以、于、乃、则、其、若、似、然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 "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李商隐是语言大师。他并非滥用虚字,而是将其运用得极其精妙、自然、传神。他懂得如何通过虚字来调整语序、连接句子、表达语气、营造意境、深化含蓄。他的虚字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诗歌的韵味和表达力倍增。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累赘或模糊的词,到了他手里却能恰到好处。
2. "追求“深情”与“绮丽”的风格:" 李商隐的诗多写爱情、相思、政治失意、身世感慨等,情感复杂而深沉。他使用虚字,有助于表达这种细腻、曲折、甚至有些迷茫的情感。例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只是”和“已”,就极好地传达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怅惘;“留得残荷听雨声”中的“得”字,简洁而有
来源:“中华书局1912”
编辑:胡雅诗(见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