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报告揭露,“合成大西瓜”涉嫌钓鱼骗财,火爆游戏商业模式引发隐忧

这是一篇根据您提供的标题和核心内容生成的消费者报告文章:
---
"消费者报告:“合成大西瓜”涉钓鱼骗财,火爆游戏背后存在商业模式隐忧"
近期,一款名为“合成大西瓜”的放置类手游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其独特的“合成”机制和“无限合成”的爽快感吸引了大量玩家。然而,随着游戏的火爆,一系列乱象也随之而来,其中“合成大西瓜”被不法分子利用,沦为钓鱼骗财的工具,引发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合成大西瓜”游戏简析"
“合成大西瓜”的核心玩法简单易懂:玩家通过不断点击屏幕,合成越来越大的西瓜,并积累积分。游戏过程中,玩家会获得一些道具或皮肤,这些虚拟物品成为吸引玩家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重要驱动力。部分玩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合成上限、更强的视觉效果或更高的社交排名,会投入大量金钱购买游戏内的道具、皮肤或加速道具。
"“钓鱼”陷阱:虚拟物品沦为骗财工具"
然而,正是游戏中具有吸引力的虚拟物品和积分系统,被不法分子盯上。他们利用玩家急于获取稀有道具、提升排名的心理,制作虚假的游戏页面、推广链接或社群,实施精准的钓鱼诈骗。
常见的诈骗手法包括:
1. "虚假中奖/兑换页面:" 诱导玩家点击链接参与“免费抽奖”、“兑换稀有皮肤”等活动,实则跳转至钓鱼网站,要求

相关阅读延伸:消费者报告 |“合成大西瓜”涉钓鱼骗财,火爆游戏背后存在商业模式隐忧

记者 | 周伊雪

编辑 |

2021年开年,一款名为“合成大西瓜”的小游戏成为风靡全网的爆款游戏。但近期,多位用户都投诉称在玩游戏时被诱导点击广告,甚至被骗钱。

一位玩家向界面新闻讲述了自己的被骗经历,“合成大西瓜当时很火,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关注某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玩,玩了一局之后,跳出来抽奖页面就点击进去,看到支付19.9元领取100元话费,付费之后提示还需要下载公爵黑卡APP,当时已经感觉被骗了,但还想看看会有什么操作。结果下载APP后还需要再付费才能成为会员,我就没有再继续付费了。”

“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么火的游戏,居然钓鱼骗钱。”上述用户说。

而当用户发起退款申请时,还被要求输入真实姓名、支付宝账号等个人敏感信息。并且退款流程也极其缓慢,遭遇不少用户投诉。

合成大西瓜最早的开发和运营方是“微伞游戏”,其主体是北京米兜科技有限公司。这款游戏最初仅有H5版本,并没有APP或者小游戏版。当开始走红后,微伞游戏顺势推出了APP版本。除此之外,网络上还出现了各式各样对“合成大西瓜”进行魔改和山寨的版本。

据中新网报道,游戏页面显示,玩家人数已经超166万人,按此估算涉及金额或超3000万元。

中新网报道发现,在支付环节的收款方不止一家公司,有时是“上海金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时是“上海一步到家科技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这两家公司是关联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王希淼。暂无法确定微伞游戏所属的北京米兜科技有限公司与上述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微伞游戏的官方页面介绍称,微伞游戏是基于移动社交游戏的商业推广平台。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游戏为广告主进行营销推广。“通过微伞,可以在游戏中快速创建一个商业活动,用于品牌宣传、在线引导、产品促销、市场推广等。商业活动就搭载了社交游戏的种子,飘飘洒洒、无边无际地传播…”

但微伞游戏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明显的隐患,据媒体报道,并未发现《合成大西瓜》游戏的版号信息。而早在游戏版号新规颁布之际,就曾规定即便是H5小游戏同样需要版号方可正式上线运营并盈利。

界面新闻从微伞游戏进入合成大西瓜页面后发现,目前已经没有礼物图标或者抽奖环节。截至发稿,界面新闻未能联系到微伞游戏对此回应。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对界面新闻分析称,使用19块9抽奖100元话费券,违反了人民银行和文化部出的虚拟货币管理规定,涉嫌博彩。

在此案例中,游戏的开发运营方负有几重法律责任,第一是违反虚拟货币的管理规定;第二重欺诈消费者,如果有共谋方,比如全球公爵黑卡AP P的开发运营方也应该承担共同责任。

游云庭建议被骗的消费者可以向游戏主管部门,新闻出版总署或者各地的文化执法总队进行投诉,也可以向市场监管和消保委投诉,还可以向人民银行投诉,要求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当有关部门调查后,如果发现涉嫌诈骗的,还可以移送公安,进行刑事侦查。

发布于 2025-09-04 08:13
收藏
1
上一篇:越简单越上头!合成大西瓜横空出世,你的高分挑战开始了! 下一篇:UX设计革新,激活增长运营,合成升级小游戏体验升级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