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狠人,越愤怒,越平静”,这句话用来形容《资治通鉴》中某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可谓是一针见血。这种“外静内狠”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并不少见,他们往往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酝酿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在《资治通鉴》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或阴险毒辣,或隐忍不发,或笑里藏刀,但无一例外都具备“愤怒而不露”的特点。这种性格往往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深谋远虑:" 他们往往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他们不会轻易被一时的愤怒冲昏头脑,而是会冷静地分析局势,制定周密的计划,等待最佳时机再行动。
"隐忍不发:" 他们拥有极强的自制力,能够将愤怒和不满深藏心底,不轻易表现出来。这种隐忍并非懦弱,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旦爆发,则会势不可挡。
"冷酷无情:" 他们往往对人对事都持有一种冷酷无情的态度,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牺牲他人的利益。这种冷酷无情让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冷酷的决定。
"经验老道:" 他们往往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人性有着深刻的
原文摘录:韩信评项羽: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太史公评项羽: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厌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绸面精装全6册资治通鉴 司马光原著文白对照历史书籍译文国学经典 ¥193 购买 王充在《龙虚篇》里说过句话,特逗:怒藏于渊则龙隐,泄于天则雷竭。
啥意思啊?就是说愤怒这玩意儿。藏在心里的时候,就跟龙趴在深潭里似的,悄悄攒着股子劲儿。可一旦炸出来,就像打雷,轰隆隆挺吓人,响完就没下文了。咱过日子不也这样?有人受了气,立马拍桌子瞪眼,看着挺横,其实底裤都让人瞅见了。但真厉害的人呢?心里头早翻江倒海了,脸上还跟没事人似的。你当他怂了?怕了?等他真动手那天,你才明白啥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资治通鉴》里净是这种故事。那些能成大事的狠角色,制怒这门课早考满分了。一、真正的勇敢,是压得住火
苏轼当年写《留侯论》,其实就是想透了一个理:真有本事的人,遇事儿绝不是咋咋呼呼的。他说:凡夫俗子受了辱,就拔剑出鞘、撸袖子拼命,这哪叫勇敢啊。就像街头混混被骂一句,抄起板砖就上。这叫勇敢?这叫缺心眼儿。苏轼还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真有勇气的人,事儿砸头上能稳住,平白无故挨了骂也不火。这两种人一比,高低立现,前者才真叫让人佩服。真正的狠人,天塌下来先泡杯茶再说。别人再怎么撩拨,他该干啥还干啥。为啥?因为心里装着大目标,犯不着为这点鸡毛蒜皮耽误前程。《资治通鉴》里记过这么一段:三国后期,姜维带兵打魏国,撞上了邓艾。姜维知道硬拼肯定打不过。就想了个损招 —— 激邓艾发火。他派人查了邓艾的老底,知道这老头小时候家里穷,靠放牛养活妈,说话还有点结巴。于是,姜维让士兵赶着一群黄牛在阵前晃悠。故意扯着嗓子喊:邓艾!你这放牛的小子,也敢来打仗?甚至学邓艾结巴的样子,一句句地嘲讽。邓艾的儿子邓忠气得手都抖了,冲上去就想砍人:爹!这能忍?我去把他们舌头割下来!周围的将领也个个咬着牙,恨不能立马冲出去厮杀。可邓艾呢?他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淡淡说:急啥?然后对着士兵们大声道:我小时候放牛咋了?靠放牛养活我妈,我自豪得很!出身穷不是丢人的事,能屈能伸才算真男人。几句话下来,不光自己这边的火气消了,连敌人的嘲讽都显得没劲儿了。姜维的士兵喊了半天,见对方根本不接招。自己反倒觉得没趣,士气越来越低。最后,邓艾瞅准机会,一个突袭,把蜀军打得稀里哗啦。《庄子》里呆若木鸡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理。那些一有动静就扑腾、一受挑衅就炸毛的鸡,看着厉害,其实最不经打。真正厉害的斗鸡,就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别的鸡见了,连上场的勇气都没了。人也一样。越是气头上,越能沉住气的,才是真有本事。二、怒火上头的时候,智商基本为零
《中华圣贤经》里有句老话说:急则有失,怒中无智。这话太实在了。人一旦被愤怒冲昏头,就跟喝多了似的,走路都打晃。这时候还想做出正确判断?难!明朝的胡惟庸,就吃了这大亏。他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那叫一个机灵。做事周到得挑不出错,朱元璋对他特别信任。可后来出了岔子。朱元璋突然提拔杨宪当中书左丞,官儿比胡惟庸还大。胡惟庸心里不服气啊。论资历,我比他老;论功劳,我不比他少。凭啥他骑到我头上?杨宪也不是省油的灯。看出胡惟庸心里不痛快,就故意找他麻烦。有一次,胡惟庸写公文,不小心把日期写错了。杨宪逮着这个小辫子,大笔一挥批了一行字:荒谬失查,不明事理,信口雌黄!这话多狠啊,明摆着就是羞辱人。胡惟庸这一眼瞅过去。火气 噌 地就窜到天灵盖了。他气冲冲往出走。一路跑到上书房。指着杨宪的鼻子就开骂。俩人立马吵成一团。唾沫星子飞得满脸都是。吵到最上头的时候。胡惟庸一抬手。哗啦 一声。桌子上的公文全被掀到地上。杨宪站在一旁。嘴角撇着冷笑:胡大人,地上那些公文,还是捡起来吧。胡惟庸正在气头上。耳朵里哪听得进这话?他抬脚就往公文上踩。吼得脖子上青筋直蹦:我就不捡!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时候,杨宪慢悠悠地吐出一句。那上面,可有皇上的朱批。皇上的朱批五个字。像冰块似的砸过来。胡惟庸的脸 唰 地就白了。刚才光顾着发火。压根没看脚下踩的是啥。这下可闯大祸了!最后还是李善长这帮老臣出面求情。胡惟庸才算保住一条命。可官职被撸得干干净净。事后,李善长拉着他说:你连自个儿的脾气都管不住,就别怪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胡惟庸这才回过味儿来。愤怒这东西,就是个陷阱。你越使劲往里跳。陷得就越深。从那以后,胡惟庸像换了个人。杨宪再怎么挤兑他、羞辱他。他都笑眯眯地接着。有一回更绝。杨宪故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一杯茶水泼到胡惟庸身上。胡惟庸不仅没翻脸。还掏出帕子擦擦衣服。笑着说:杨大人泼得好,帮我清醒清醒。就这一下。把杨宪都整懵了。杨宪见他这么 怂。反倒没了戒心。做事越来越放肆。没几天就被抓住一堆把柄。最后,胡惟庸没费啥劲。就把杨宪给扳倒了。《资治通鉴》里说: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愤怒这玩意儿。就像一把没开刃的刀。你拿着它去砍人。很可能先把自个儿割伤了。遇到让你火大的事。先深吸口气。喝口水。等那股子邪火下去了再说。这不是怂。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三、能把愤怒憋成大招的,才是真狠人
《资治通鉴》里记了两个皇帝的故事。对比太强烈了。一个是汉废帝刘贺。一个是汉宣帝刘询。俩人都遇上权臣当道的局面。可结局差着十万八千里。刘贺还是昌邑王的时候。被大将军霍光选中,扶上了皇位。临走前,他的手下千叮咛万嘱咐:霍光这人权太大,您刚登基,一定要忍着点,别跟他对着干。刘贺拍着胸脯说:放心,我懂!结果呢?刚坐上龙椅没几天。把这话忘得一干二净。霍光稍微管他两句。他就满脸不乐意。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还急急忙忙把自己昌邑带来的亲信。全安插到重要岗位上。明摆着要跟霍光叫板。霍光是什么人?那是历经三朝的老狐狸。权倾朝野。刘贺这点小把戏。在他眼里跟过家家似的。你猜刘贺当了多久皇帝?27 天。霍光随便找了个理由。说他 27 天干了 1127 件荒唐事。直接把他给废了。从皇帝变成废帝。就因为忍不住那点怒气。你说值吗?再看汉宣帝刘询。刘询是谁?汉武帝的曾孙。小时候受牵连。一直在民间流浪。遭的罪,三天三夜说不完。刘贺被废后。霍光把他找回来当皇帝。刘询心里门儿清。自己能坐上这个位置。全靠霍光一句话。所以对霍光一直恭恭敬敬。可霍光的老婆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竟然偷偷毒死了刘询的发妻许平君。许平君是啥人?刘询在民间时娶的媳妇。俩人一起吃过最苦的日子。是真正的患难夫妻。得知老婆被毒死的消息。刘询的心像被刀剜似的疼。换作旁人。估计早就红着眼冲上去拼命了。但刘询没有。他心里清楚得很。霍光的势力盘根错节。自己要是现在翻脸。别说报仇了。能不能保住皇位都难说。第二天上朝。刘询跟没事人一样。该批奏折批奏折。该跟大臣聊天聊天。甚至,当霍显提出让女儿霍成君当皇后时。刘询还点头同意了。就这一下。连老谋深算的霍光都觉得后背发凉。这年轻人。也太能忍了。霍光活着的时候。刘询一直表现得恭恭敬敬。半句不满的话都没说过。直到霍光去世。霍家的势力开始松动。刘询立马动手。先削了霍家子弟的兵权。再一步步收集证据。最后一口气把霍家满门抄斩。连皇后霍成君都给废了。报了仇之后。刘询没闲着。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开创了昭宣中兴的盛世。《资治通鉴》里评价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你看。同样是愤怒。刘贺像个窜天猴。砰 地一声炸了。啥用没有。刘询却像冰下的火。看着冷静。其实一直在攒劲儿。时机一到。就烧得对方片甲不留。真正的狠人。都懂这个理:愤怒的时候。别急着动手。先把火压下去。把刀磨快了。再找准时机。一刀致命。四、越平静的人,越有力量
《学仕遗规》里说:威不足则多怒。这话戳中了多少人的痛处。那些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其实是自己没本事。只能靠吼叫壮胆。就像街头的野狗。见人就汪汪叫。真遇到厉害的。夹着尾巴就跑了。而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安安静静的。大抵强者都能在乱糟糟的世道里。守住自己的一份静气。不为外头的事瞎折腾。他们知道浮躁没用。所以把力气都攒着。用平和的态度应对一切。在平静里透着一股子不一般的气度。他们不需要靠发脾气证明自己。因为实力摆在那儿。自带威严。《资治通鉴》里的司马懿。就是这样的人。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带兵抵抗。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不好对付。就想激他出战。怎么激?送女人衣服。意思很明白:司马懿你缩在城里不敢出来。跟个女人似的。这招够损的。换成一般的将领。早就气得领兵冲出去了。可司马懿呢?他乐呵呵地收下衣服。还笑着问使者:诸葛亮最近睡得好吗?吃得香吗?使者说:丞相每天睡得少,吃得也不多。军中打二十板子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司马懿听了。对身边人说:诸葛亮这么操劳。活不了多久了。果然。没过多久。诸葛亮就病死在五丈原。司马懿不战而胜。这就是沉得住气的力量。不用动刀动枪。就把对手给收拾了。以静制动。淡然处之。凭着心里的沉稳看透局势。等敌人自己出乱子。不费一兵一卒就赢了。这平静的功夫。真是不一般。愤怒的时候能忍住。100个实用六字成语及详解,涨知识必备手册 下一篇:赢得女人心,秘诀不在于套路,而在于“舍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