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冷知识之九:
祁山武侯祠
打老婆事件背后的阴谋论
公元234年,诸葛亮出斜谷第五次北伐,屯兵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后病卒于五丈原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葬于汉中定军山。
公元263年,后主刘禅接受大臣的建议,下诏在诸葛亮墓葬地立庙沔阳(今汉中勉县),从此公祭、私祭皆限此庙。南北朝时,凡诸葛亮任过职、屯过军、打过仗和病殒的地方,先后都修建了祭祀诸葛亮的庙宇。
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保存完好的诸葛亮庙、武侯祠还有很多,属省级、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就有十余座,其中最特殊的当属陇南市礼县祁山堡武侯祠!
放眼全国,祁山堡武侯祠占地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显著、历史积淀最浓厚。与成都武侯祠君臣合祀不同,与勉县武侯祠的祭拜墓地也不同,祁山武侯祠体现的是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如何一步步把季汉军政大权独裁在自己手中,又如何一步步为北伐中原鞠躬尽瘁的心路历程。
可惜手捏王炸,却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祁山武侯祠至今仍是县级文保单位,自己人都瞧不上眼,还要收20块钱门票钱。
有当地朋友告诉我,这里的建筑都是后来翻修的,已经没有多少考证价值,只有当地百姓还延续着自发的祭祀活动。
的确,很多古迹都毁于战火和破坏,但有形的建筑会崩坏,其中蕴藏的精神内涵却无法毁灭,任你再坍塌重建多少次,有些东西根本不会改变。
祁山武侯祠的秘密,就藏在两厢陪祀的文武官员名单里。
在古代,大臣死后会被安葬在帝王陵墓周边,牌位供奉在帝王陵的偏殿,这是最高规格的待遇,象征君臣和睦,即使死后也相互扶持治理国家,被称为陪祀。
历朝历代祭祀的文庙和武庙中,同时陪祀的唯有诸葛亮,而且作为一个臣子受到陪祀待遇的,也仅有他一人而已。
在所有的武侯祠中,两厢陪祀的文武官员大致雷同,比如蒋琬费祎张苞关平等等,然而祁山武侯祠中却独一无二的出现了刘琰,而且位列赵云之后,俨然文官之首。
熟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人,也未必说的清楚刘琰是谁,祁山武侯祠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拐着弯告诉你历史的真相未必是书上写的那么简单,伟大如诸葛丞相者,要干出一番事业也需要平台,也需要政治斗争,而刘琰则是见证了这一切的牺牲品!
话说公元198年,刘备刚刚起家一穷二白,最早追随他的人只有来自幽州冀州的关羽张飞赵云;来自徐州的孙乾糜竺糜芳;来自豫州的刘琰陈到。他们被称为故旧集团,是后来蜀汉建国的两大政治集团之一。
关羽张飞赵云不用多说,属于冲锋在前轮拳头的,孙乾是最早的军师,糜竺糜芳是后勤部长,陈到是刘备的警卫团长,刘琰则是办公室主任,可以说是故旧集团的总管。多说一句,这些人的资历都比诸葛亮高得多得多!
刘琰字威硕,鲁国人也。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以其宗姓。他是汉室宗亲,也算是当时名士,据说他还是个美男子,气度不凡能说会道。刘备集团但凡有外事活动,需要吓唬人就带关羽张飞,如果是和平建交,那肯定就是带着刘琰。
故旧集团这帮人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了快二十年后,终于拿下了益州,总算有了一方基业。刘备待人宽厚,论功行赏时封刘琰做了固陵太守,和关羽张飞赵云法正等功臣是一个待遇。
这一时期的蜀汉政权如日中天人才济济,象刘琰这样没啥特殊能力的老同志大多退居二线,至于什么攻城掠地、出谋划策的军国大事不用他再劳心费力。
刘琰胸无大志,整天陪刘备喝喝酒聊聊天,君臣二人其乐融融,小日子过得还挺好。而且但凡某某战役打赢了或者又占领了什么土地,刘备要封赏时总是不会忘记这位老朋友,所以刘琰一路官运亨通。
刘备活着的时候,除了关张马黄四人,只有三个人做到了四方将军,分别是前将军李严、后将军刘琰,以及自贬的右将军诸葛亮,连赵云都没有这个资格。
刘备死后,大侄子刘禅接班,头号托孤大臣诸葛丞相执掌大权,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也成了国家二号人物。刘琰也跟着水涨船高,封都乡侯,卫尉、中军师,最后升到车骑将军,仅排在李严的骠骑将军之后。要知道,刘禅的老丈人张飞死前最高也就做到车骑将军而已。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刘琰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位高却不恋权。他向刘备请求负责宫廷仪仗队,手下管着一千来人。平时唯一爱做的事情就是炫富,车辆、服饰、饮食都十分奢靡,他还选拔了几十个会声乐的美女,教给她们演唱汉朝王逸所作的《鲁灵光殿赋》,以彰显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
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浚哲钦明。殷五代之纯熙,绍伊唐之炎精,荷天衢以元亨,廓宇宙而作京。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宁。
按说刘琰这样的,放在别的时代那都属于人见人爱的政治吉祥物。可问题是好日子过起来总是飞快,随着大意失荆州以及夷陵之战的惨败,刘备关羽张飞这些老朋友的相继去世,蜀汉政权江河直转每况愈下,眼看就快挺不住了。此刻唯有君臣一心励精图治,才能共渡难关。
刘禅连皇后带妃子总共十二个,诸葛亮更不用说,长年累月扎根边疆整天打仗,都没回过几次成都。可刘琰却不管这些,依然歌舞升平,日子过得比皇帝和丞相好太多了。
渐渐的就有人看不下去了,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奴隶出身,刀头舔血在尸山血海里杀到首席将军的魏延。公元232年,季汉建兴十年,诸葛亮休整屯田准备第五次北伐期间,刘琰和前军师魏延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刘琰倚老卖老,满口都是当年老夫和先昭烈皇帝如何如何的,气得魏延差点没当场就剁了他。
诸葛亮北伐中原还要倚重魏延出力,所以拉了回偏架,他写信把刘琰臭骂了一顿,但也仅此而已。毕竟是先帝故旧,国之重臣,总要留些体面,于是羽毛扇一挥下不为例,这事就算过去了,以后不许再这样奢侈。
刘琰倒也知趣,回信承认错误以后就赋闲在家,官职如故。可两年后发生的一件事,直接把刘琰送上了断头台。
公元234年,季汉建炎十二年春节,按惯例刘琰的妻子胡氏和其他高官的妻子一起进宫向吴太后朝贺新年。朝贺完后,吴太后专门指明留胡氏一人在宮里呆了一个多月才放回家去。
吴太后大有来头,还是个小姑娘时就有相士说她有大富大贵之象。她是刘焉手下东州军首领、后来的蜀汉重臣吴懿的妹妹,也曾是刘焉长子刘瑁的妻子,守寡多年后被刘备迎娶为继室,但并没有为刘备生下一男半女。
按公元194年东州军投靠刘焉算起,假设吴氏十六岁和刘瑁结婚,距离此时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吴太后应该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胡氏既是刘琰正妻,年龄肯定也小不到哪去,两人又同是刘备起家班底的家眷,应该老早就认识。所以吴太后留宿胡氏,两个中年以上妇女叙叙旧拉拉家常实属人之常情。
可问题是刘琰怀疑胡氏在宫里与刘禅私通,骂球一顿不解气,还叫侍卫用鞋底抽打胡氏脸面,打完以后又把胡氏赶出家门。
胡氏咽不下这口气,马上跑到有关部门举报,出人意料的是留守成都的蒋琬和费祎稍微合计了一下,居然立即就把刘琰捉拿下狱。
要知道刘琰此时是蜀汉名义上的第二号官员,是留守成都的首席高官,就这么个丈夫家暴妻子的家务事,这样的处理未免太过离谱。
最后的判决更加让人哭笑不得,有关部门说: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士兵不应该是殴打主官妻子的人,脸面也不应该是受鞋子打的地方。这样滑稽的判决竟然都想得出来,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刘琰竟然因为这个罪名,在闹市被执行了死刑。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早也最离谱的,以维护女权名义做出的判决,家庭暴力的结果竟然是砍了国家第二号重臣的脑袋来做交代。谁说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人家可是堂堂女权运动先驱,看你们以后谁家还敢打老婆。
刘备若是地下有知,知道刘琰因为这个理由被杀,估计会把阿斗的腿给打折。与诸葛亮和曹操任人唯才不同,刘备的念旧情真不是说说的,他老早就知道刘琰、简雍、孙乾、糜竺这些人的能力平平,但毕竟跟了自己那么久,所以高官厚禄养着大家没问题。刘备对人宽宥,一辈子都没杀过几个部下,象刘琰这样的就算某天突然嚷嚷着要造反,刘备都会觉得这货肯定是喝多了。
由此可见,杀刘琰肯定不是老刘家找后账,而且刘禅说过:政出诸葛,祭则寡人。要知道诸葛亮可是事无巨细连打二十军棍都会亲自过问的人,刘禅在后方要杀一个万石俸位比三公的车骑将军,能不经过他的认可,鬼都不信!
刘琰事件从头到尾都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阴谋味道,刘禅此时才是个27岁的小伙子,口味重到要和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老阿姨发生关系的可能性有多大?
而且诸葛亮北伐前担心没人管教刘禅,特意把董允留在宫中,名为统领宿卫实则监管,即《出师表》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换句话说董允就住在刘禅隔壁屋里,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董允名列蜀中四相之一,身后无数蜀民感怀,他的人品和能力无可置疑。诸葛亮评价他:秉心公亮,义形于色。他绝对不可能放任刘禅搞出在任何朝代都是大丑闻的君淫臣妻事件,从吴太后把胡氏留在宫中长达一月而董允不闻不问来看,整件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而且最关键的是家暴固然可恨,但毕竟还是家务事,说到哪去也罪不至死,哪个国家哪个朝代的刑法里有打老婆就要被砍头这一条?诸葛亮以法家理论治国,他能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平心而论,刘禅和诸葛亮还真不是爱杀大臣的人,刘琰作为刘备的老班底,莫名其妙冤死在成都,死后居然又站在祁山诸葛亮的旁边,整件事的背后疑点重重,处处透着政治斗争的诡异。
要知道此时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就死在这一年里,现在刘琰之死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那他为什么非要在临死前通过莫须有的罪名,小题大做弄死一个根本威胁不到任何的人的刘琰呢,请看下集:刘禅,老爸老爸你去哪里了?
故事背景:盐官之战,宿命中的对决!
更多内容,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捕风捉影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