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0米苏炳添6秒29赢了博尔特0.02秒,
后40米博尔特快了苏炳添0.27秒,
这0.02秒的优势和0.27秒的差距,
藏着多少天赋与努力的较劲?
苏炳添1米72,比博尔特矮24厘米,
100米要多跑7步才能凑够步幅。
东京奥运会时他31岁,
比博尔特创纪录时大了8岁。
前30米苏炳添3秒73,博尔特3秒78,
前60米苏炳添6秒29,博尔特6秒31,
苏神的起跑和前半程,
是人类最快的“油门”。
但后40米,博尔特的巅峰速度12.42米/秒,
比苏炳添的11.62米/秒快了近0.8米/秒,
每一秒都能拉开一步多的距离,
这是老天爷给的“大长腿buff”。
苏炳添的算盘很清楚:
用前60米的优势把差距缩小,
再尽量让后程别掉速太厉害,
他不是要当博尔特第二,
而是要做“独一无二的苏炳添”。
博尔特的9秒58是人类的速度天花板,
苏炳添的9秒83是亚洲人的“破圈锤”。
如果说博尔特是“天生的速度机器”,
那苏炳添就是“后天的速度奇迹”。
可我想问,
要是苏炳添有博尔特的身高,
他能破世界纪录吗?
要是博尔特只有1米72,
他还能跑9秒58吗?
要是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会不会错过最动人的“逆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