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信息学大神从“玩”游戏起步的传奇之路

这篇文章看起来像是一篇介绍信息学竞赛(通常指NOI系列比赛,如NOI、NOI Plus、CSP-S/CSP-T)中优秀选手成长路径的文章,重点在于强调兴趣驱动和游戏思维的培养。
"文章核心观点可能围绕以下几点:"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信息学大神并非一开始就立志成为竞赛选手,而是从对计算机游戏、编程解谜等产生兴趣开始,逐渐深入。 2. "游戏是早期实践的土壤:"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会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思维、策略规划、问题解决等能力,这些能力与信息学竞赛所需的核心素养高度契合。例如,分析游戏机制、寻找最优策略、甚至修改游戏代码(MOD)等行为,都是潜在的学习过程。 3. "从兴趣到系统学习:" 在游戏兴趣的驱动下,一些人会进一步探索计算机的更多可能性,开始学习编程语言(如C++),接触算法和数据结构,从而为信息学竞赛打下基础。 4. "“玩”出真知:" 文章可能通过具体案例,展示那些顶尖选手如何将游戏中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迁移到编程和算法学习中,最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5. "信息学竞赛的魅力:" 强调信息学竞赛不仅仅是枯燥的刷题,它同样需要创造力和智慧,能够带来智力上的挑战和成就感。
"文章可能的

相关阅读延伸:别人家的孩子|信息学大神 从“玩”游戏开始

福州一中高二学生钟知闲日前拿下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喜欢编程、数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在游戏中通关

N海都记者 王林成 文/图

福州一中高二学生钟知闲荣获金牌

海都讯 日前,在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17)中,中国队选手、福州一中高二学生钟知闲荣获金牌,实现了我省2011年以来国际中学生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金牌零的突破。

昨日,海都记者与回到福州的钟知闲以及他的指导老师和父母对话,探访这位信息学大神的成长之路。他已获得清华大学保送生资格。

比赛:一道题出现失误 第二天翻盘

据了解,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面向中学生的一年一度的信息学科竞赛。它是智力与操作计算机能力的竞赛,简单来说,是采用封闭式上机编程解题的考核方式,不限编程语言。

提到两天的赛程,钟知闲记忆最深的就是在一道题目上栽了跟头。“两天的赛程,一天5个小时3道题目,每题100分。比赛的评分方式很有意思,选手提交答案,看到分数之后,还可以修改重新提交。”钟知闲回忆,第一天在一道题上,他足足花了2个半小时,可最终只得了30分,而很多对手在这道题上都拿到了100分。

第一天总共只得到139分,他顶住压力,第二天力挽狂澜,拿下218分,最终翻盘获得了金牌。

学习:熬夜为解题 已保送清华大学

钟知闲高中才正式学习信息学,2年时间里,他经过了层层选拔,从市赛到省赛,再到全国赛,最终入选4人国家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赛。目前,他已获得清华大学保送生资格。

钟知闲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一家人生活在福清。钟知闲的父亲钟彦告诉海都记者,初中时,儿子一直迷恋一款叫做“奥拉星”的游戏,不过他们并不反对,希望儿子能从游戏中学到知识,“喜欢编程、研究数学,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在游戏中通关。”

进入福州一中后,信息学取代了这款游戏,成为了他的最爱。据介绍,他开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过着没有周末的学习生活,一天投入十多个小时,面对一道题目,熬夜也要把它解出来。

“信息学技术现在的发展,已不能靠个人的力量,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他的指导老师陈颖说,参加信息学奥赛的选手,水平已远远在老师之上了,想要进一步提升就要靠团队的互帮互助。

小编:毛毛

发布于 2025-08-27 09:12
收藏
1
上一篇:奥拉星归零者技能解析,归零者技能表及最佳配招推荐 下一篇:2025年度最火手游排行榜前十名,揭秘顶流手游推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