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揭露,科学期刊文章用词普遍夸张,引发学术诚信担忧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被经常讨论的现象。不少美国媒体(以及其他国家的媒体和评论者)都指出,一些科学期刊,尤其是那些追求轰动效应的期刊,有时会使用较为夸张或耸人听闻的语言来描述研究结果。
这种现象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吸引眼球":科学新闻市场竞争激烈,夸张的标题和描述更容易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点击阅读。 2. "期刊自身定位":某些期刊(如 Nature, Science 等综合性顶级期刊)发表的研究本身就具有重大突破性,其标题自然会强调其重要性。 3. "作者和编辑的偏好":有时作者或期刊编辑可能希望突出研究的潜在影响或新颖性,而使用了不够严谨的词语。 4. "语言翻译问题":在向非英语母语读者传播时,翻译可能为了追求“响亮”而牺牲了准确性。 5. "简化复杂性":科学研究往往非常复杂,将其简化为易于理解的(有时是夸张的)语言,以便更广泛的受众理解,但这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需要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期刊都如此":许多专业领域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摘要通常更为严谨和精确。 "区分事实与解读":夸张往往出现在新闻标题或摘要中,而不是原始研究论文的正文方法或结果部分。读者需要区分事实陈述和媒体/作者的解读。

相关阅读延伸:美媒:科学期刊普遍用词夸张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新媒体专电 美媒称,想在竞争残酷的学术出版界得到关注是很难的。因此在近几十年里,许多科研人员选择对自己的研究大肆炒作。

美国沃克斯网站12月24日报道称,一组荷兰科研人员试图对这种过度宣传的做法进行量化分析:他们对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1974年至2014年间发表的科学论文的标题和摘要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得出“史无前例”“令人惊讶”“别出心裁”“开创性的”以及“有前途的”等形容词的使用频率。

报道称,他们发现上述词语在这段时间里的使用频率增加了8倍,并把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杂志》上。

更具体而言,根据《自然》周刊发布的一张图表,正面字眼的出现频率从1974年的2%上升到2014年的17.5%。相比之下,负面字眼出现频率的增加幅度要小得多,仅

从1.3%上升到3.2%。

作为参照,科研人员随机选择了一些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比如“血液”“条件”“疾病”和“试验”,以判断它们的使用频率是否也出现了类似上升。结果是否定的。

报道称,科研人员还发现,书籍中正面和负面用语的出现频率并没有变化。因此,夸张字眼的使用似乎仅限于科学论文。

研究报告的作者说:“显然,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研究结果中好的一面。但我们应当质疑这种做法是否符合事实。”毕竟,过分夸大可能真的会误导他人,甚至是有害的。

这项新研究对此作出了一种解释:科学家出于确保拿到经费的压力而被迫作出令人惊讶的发现。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芬克斯对《自然》周刊说,该发现“符合我们的观察,即为了让论文发表,你必须强调自身研究的独特之处”。因此,科研人员或许会认为,必须用更吸引眼球的字眼来让他们的论文更有噱头,从而脱颖而出。(完)

发布于 2025-08-27 05:13
收藏
1
上一篇:女王号令世界,揭秘堕落的神族BOSS芬克斯资料详解 下一篇:西班牙航母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探寻其辉煌前世与辉煌今生的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