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不是《浪浪山小妖怪》想要表达的主角。
在《浪浪山小妖怪》中,四个小妖怪是主角,已然就是真正的唐僧师徒四人了,而唐僧师徒四人反倒成了配角或者可有可无的角色,亦或是背景墙。
他们只是用来反衬四个小妖怪,导演、编剧为了突出四个小妖怪,浓墨重彩来描写四个小妖怪,自然就弱化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
唐僧师徒四人在这里一点都不重要。
加上唐僧师徒四人都是大家熟知,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就算采用背影或者模糊不清的形象,大家也都知道他们具体长啥样。
只是你可能会想,就算是配角,就算大家所熟知,也没必要弄成背影或者模糊不清吧。
这可能就是导演、编剧刻意采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和现实隐喻。
导演、编剧用背影或者模糊不清的形象让我们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四个小妖怪身上,而不会放到与真正唐僧师徒长啥样的对比上。
如果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很突出,那势必会对四个小妖怪的形象产生影响,会弱化该电影想要表达的小人物的主体性。
导演、编剧用背影或者模糊不清的形象来告诉我们,他们就是四个小妖怪心中的唐僧四人形象。
因为小山猪、癞蛤蟆最开始在拉拢队伍,去取经时,他们找公鸡画师来绘制唐僧四人形象。
公鸡画师画了很多副画,他们都不满意,唯独对跟他们后来造型比较像的那幅画他们最为满意,而对跟真正唐僧师徒四人很像的那副画像,他们却忽视了。
这充分反映出四个小妖怪并不知道唐僧四人长啥样。
导演、编剧对唐僧师徒四人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别人的描述,也停留在他们自己的想象之中。
人们对于想象出来的形象,自然不好用清晰的模样来表达,自然也只能是跟自身比较契合的形象靠近。
还有就是,唐僧师徒四人采用背影与模糊不清的形象出现,这也向我们展示了导演、编剧根本不关心唐僧四人到底长什么样,他们只关心四个小妖怪主角的光环。
再者,这种留白的艺术方式,背影以及模糊不清的形象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导演、编剧想要表达的主题:并不关心明星、成功人士怎么样,他们只关心普通大众怎么做,普通人也无需去追逐遥不可及的大人物,遵循内心想法,做好自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