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边角地华丽变身,中关村“梦想街·院儿”打造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新亮点

这条新闻听起来非常棒!将街道边角地改造成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更新和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梦想街·院儿”这个名字也很有特色,暗示了它可能融合了创新、梦想与一定的社区生活气息。
这种做法通常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和特点:
1. "盘活闲置资源:" 将原本可能被忽视或利用率不高的边角地,转化为有用的公共空间。 2. "提升城市品质:" 增加公共开放空间,改善街道景观,为市民提供休憩、交流的场所。 3. "增强社区活力:" 小微公共空间更容易融入社区,成为居民日常活动的节点,促进邻里交往。 4. "体现创新理念:" “梦想街”的名字可能暗示了该区域与科技创新(中关村特色)的联系,或者是一种对未来城市空间利用的探索。 5. "注重细节和氛围:" “院儿”字让人联想到更亲切、内向、有生活气息的空间感,可能设计上会融入更多人性化、趣味性的元素。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转变,展示了城市管理者通过精细化治理,将有限的空间资源转化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梦想街·院儿”的具体信息,比如它的位置、设计特色、功能设置等,可以进一步查询相关的新闻报道或官方信息。

相关阅读延伸:街道边角地变身小微城市公共空间,中关村“梦想街·院儿”亮相

昨天上午,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梦想街·院儿”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竣工亮相,居民纷纷在“梦想白墙”贴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场景,共绘梦想中的生活。

“梦想街·院儿”位于东升园公寓与华清嘉园小区之间。沿街一道崭新的围墙是“梦想之墙”,墙的北侧是透明与荧光黄双色玻璃砖搭建的“键盘”,镌刻着中关村人用键盘敲击代码实现梦想的往事。南段的“梦想白墙”长9米,底色是一条蜿蜒“穿过”中关村的道路,而道路上就是由居民贴上去的“生活”。

“我喜欢运动,贴个慢跑的。”“我喜欢玩滑板,贴在这块运动场上。”“遛狗咱得文明点儿,贴在人少的地方。”……很快,居民就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贴在了墙上,墙面也成为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生机和活力。

顺着“梦想白墙”向西,一个“时光小院”跃然眼前,小院儿南部几棵高大的桐树被巧妙利用,形成休憩长廊,廊下设置了坐凳,地面上绘制了夜光跑道、立定跳远、跳房子等活动区域。

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史育玉告诉记者,“时光小院”所在地原来是一块低效边角地。去年,市发改委、市规自委、市城管委共同启动了“建党百年·服务百姓·营造属于您的百个公共空间”活动,“梦想街·院儿”就是其中一个项目。在改造过程中,“梦想街·院儿”以梦想为主题,依托社区众多创业者的传奇故事并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打造成涵盖娱乐、休憩、健身、交往等功能的活动场所,充分展现了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民生内涵。

据介绍,未来中关村街道将持续打造梦想中关村相关项目,让更多辖区居民享受到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原标题:中关村“梦想街·院儿”亮相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孙颖

流程编辑:U022

发布于 2025-08-25 07:13
收藏
1
上一篇:口袋妖怪复刻,化石翼龙深度解析攻略及综合评价 下一篇:宝可梦速度之魂化石翼龙,速度飞快却输出不足,遗憾无缘核心输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