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国产RPG游戏吗?有一款游戏,在那个充满《最终幻想》的年代悄悄上线,它名字叫《太空战士:魔法战士》,听起来像是“山寨FF”,但它却真的曾让不少玩家眼前一亮。一款仅仅2M大小的MD游戏,怎么敢去碰《最终幻想》这种巨头的影子?更离谱的是,它还真的做出了召唤兽、半即时战斗、四国争霸……这样的设定在90年代的国产游戏里,真的很少见。
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怀旧都值得怀念。也有人玩到后期直接弃坑,直言“太累了”“打不动了”。那么,这款曾让一部分玩家称为经典的《太空战士》,到底值不值得一玩?国产RPG当年真的能拼过日系大作吗?
先说说游戏本身,它是1996年由中国台湾川普科技推出的作品。当时Square Enix的《最终幻想》系列正如日中天,而川普这边,硬是在Mega Drive主机上打造出一个融合魔法与科技的奇幻世界。在游戏设定里,科技与魔法两大力量互相冲突、世界岌岌可危,主角提姆因为一场误会背井离乡,从一个村落少年一步步卷入四大王国的阴谋和战乱。
剧情方面不得不说是花了心思,从穿越时空裂缝的洞穴,到太空城市的未来科技,再到古老森林的魔法契约,最后进入魔王城决战,桥段看似熟悉,却也并不完全照搬。尤其是那种“剑与魔法+星际科技”的混搭设定,放现在也不算过时。你能想象在一个像《魔戒》一样的世界里,突然出现飞船和高科技武器吗?有玩家说,这就像是“穷人版的《梦幻之星4》”,听起来有点调侃,但你要知道,这可是仅靠2M容量实现的。
说到玩法,战斗系统是比较特别的半即时制,你能看到敌我双方的行动条不断推进,这就需要你抓住时机出招,不像纯回合制那样一板一眼。而且召唤兽系统也是一大亮点,不少人第一次看到召唤兽出场的动画,是真的会有种“哇,这么炫”的惊喜感。要知道这是MD平台,不是PS,能做出那种效果很不容易。
游戏还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地方,那就是怪物不是随机遇敌,而是明雷机制。也就是说,怪物在地图上可见,你可以选择绕开或者正面硬刚。这点其实比《仙剑奇侠传》都更自由一些,有玩家就评价说:“终于可以不用被迫打架了,走位技术好一点就能省不少时间。”
但问题也确实不少,尤其是到了中后期,游戏体验直线下滑。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图设计,有点“为了复杂而复杂”。迷宫又深又绕路,敌人又跑得快,被碰上几乎就是一场持久战。有玩家抱怨说:“这根本不是在玩游戏,是在磨耐心。”而且小兵强度也不低,每次战斗都拖很久,一点爽感都没有,这就让人玩得越来越累。
还有一个不小的槽点就是和其他优秀游戏一对比,缺点就暴露得更明显。比如《梦幻之星4》,不论是画面、系统完整度还是节奏感,都更成熟。有网友调侃说:“《太空战士》像是用心堆出来的模型,而《梦幻之星4》是打磨过的精品。”虽然略显刻薄,但也不无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在90年代那个资源匮乏、国产游戏还在起步阶段的年代,能有《太空战士》这样一款作品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要知道,那时候多数国产游戏连基础的回合系统都还在摸索,而它已经尝试半即时战斗、加入召唤兽、设计四国剧情和大量支线任务。2M的容量里,塞进了比不少16M游戏还复杂的内容。
很多人都说这游戏“像”,像FF,像《梦幻之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其实是在致敬经典、努力靠近梦想。它不完美,它甚至在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但它是那个年代国产游戏人的一次重要尝试。有玩家说:“我们不该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当时的作品,应该看到它代表的是一种突破。”
如今回头看《太空战士》,它也许不是最经典的国产RPG,却是一束在技术受限下迸发出的火花。它证明了,只要有热情、有创意,哪怕条件艰难,也能打造出让人记住的作品。我们怀念的,也许不是游戏本身,而是那段被像素点燃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