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三晋国保,广胜寺水神庙揭秘,霍山泉涌千年见证分水纷争传奇

让我们一同寻访山西“三晋国保”——广胜寺水神庙,探寻它如何守护霍山泉水,见证千年分水纷争。
"寻访三晋国保:广胜寺水神庙——霍山泉水的守护者与千年纷争的见证者"
"引子:霍山灵泉,千年流淌"
在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的霍山山脉,蕴藏着一种神奇的自然资源——涌流不息的泉水。这些泉水不仅滋养了土地,哺育了生灵,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之间纷争的焦点。而守护这片泉水、见证这些纷争的,便是我们今天要寻访的三晋国保——广胜寺水神庙。
"一、广胜寺:千年古刹,佛道共存"
广胜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多次重建,如今已成为一座集佛、道、儒三教文化于一体的古老寺院。它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寺内古木参天,殿宇巍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飞虹塔,这座宋代建筑风格的塔楼,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琉璃塔之一,被誉为“中国琉璃塔之冠”。
然而,广胜寺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佛教文化,更在于它与霍山泉水的深厚渊源。广胜寺的香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霍山的泉水。寺内

相关阅读延伸:寻访三晋国保:广胜寺水神庙,守护霍山泉水汹涌见证千年分水纷争

自驾游历附近周边的国保单位,近日前往洪洞水神庙。该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内,是古代人们祭祀霍泉神的庙宇。该庙于1961年同广胜寺一同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神庙依傍霍山,面向霍泉,与广胜寺仅一墙之隔。庙前就是流传千年广为人知的洪洞、赵城“三七分水”故事发生的地方。

水神庙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元代大地震毁坏之后,于元代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重建。明清时期多有修葺,现完整保存有兼作戏台的山门、仪门和水神明应王殿。

兼作山门的戏台,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年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戏台设计巧妙,下方为砖券门洞,作为山门通道。上方为戏台,可供演出。

戏台前为演出区,后边可供演员化妆,中间隔墙正中为一精致的圆形砖雕“寿星渡海”图案,逼真传神,精美绝伦。

仪门,又称为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

明应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建有围廊。斗拱古拙精美,阑额繁复华丽。

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其中一幅全国唯一保存的元代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文物三绝之一而著称于世。只可惜,殿内是不允许拍照的。

水神殿供奉水神明应王。而明应王又是何方神圣?后查阅资料得知,原来在古代,有官方祀典的大山大川之神,在全国各地皆有供奉。还有民间崇拜的地域山水之神。水神明应王应该属于后者。

相传,明应王是霍山神的长子。霍山神是与五岳并称的五镇之中镇霍山之神。传说中的霍山神曾经帮助战国时期的赵襄子于危难之中转危为安且灭掉知氏。又在唐初帮李渊绕道攻陷霍邑,直取长安。才有了中镇霍山与四镇并称五镇。

无论是官方也好,民间也罢,水神明应王掌管着与百姓生活更为密切的霍山泉水,自古以来很受民间百姓崇敬。为多得一分水而争斗不休,但在敬奉水神上却惊人的一致。但愿掌握百姓生计的“人神”们,在水神庙前也应有所启示。

我,林间泉韵。爱好文学,喜欢摄影。游走于山川水泽,漫步在庭堂院落。钟情古文化,融入新时代;拥抱大自然,记录小情感。 若能喜欢,请点评关注。

发布于 2025-08-12 15:13
收藏
1
上一篇:圣殿骑士团,圣杯守护者与耶路撒冷的失守之谜 下一篇: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全文解析——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