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全集故事之八,智谋奇策,七擒孟获的传奇战记

我们来讲述诸葛亮故事中著名的一段:"七擒孟获"。
这一段故事出自《三国演义》,是诸葛亮南征孟获过程中的核心情节,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耐心和治军理念。
"背景:"
在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稳定中原,北伐曹魏的同时,南方的西南夷地区(大致在今云南、贵州一带)的部落首领孟获,屡次侵扰蜀汉的南界。孟获勇猛善战,且深得部下和当地民众拥戴。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的后方,消除南方的威胁,决定出兵南征。
"七擒七纵的过程:"
1. "初战告捷,孟获不服:" 诸葛亮仁德爱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很快便击败了孟获的军队。孟获被擒后,诸葛亮并未立即处死他,反而以礼相待,饭食招待,与他畅谈。孟获感到意外,诸葛亮向他解释自己的用兵之道:“我军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我们顺应天意,顺应民心。你们南人虽然占据山险,但内部不统一,这就像个孤立的山谷,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我这次来,并非要灭了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建立秩序,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孟获听后,起初还不完全信服。
2. "第一次

相关阅读延伸:诸葛亮全集故事08七擒孟获


諸葛亮輔佐劉備占益州、取西川,終于實現了“三分天下”的第一階段目標。正要進行下一步“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計劃時,隨後形勢的驟變,却令他始料不及。

第一件事就是在劉備當上漢中王這年(公元219年)七月,鎮守荆州的關羽開始發動襄陽、樊城戰役,進攻駐守在這兩處的曹軍主力。

曹操派大將于禁、龐德援助襄陽的守將曹仁,可八月間暴雨不停,漢水暴漲,曹軍營寨被水淹没。在關羽的乘勢猛攻下,于禁投降、龐德被關羽擒殺,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

但是,關羽攻打樊城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久攻不下,雙方陷入了僵持的狀態。曹操又派徐晃過來援助,這使關羽更難在一時之間取得勝利。

這時,曹操采納司馬懿之計,派人勸說孫權偷襲關羽的後方,以解樊城危機。孫權早有奪取荆州之心,他立即答應,把偷襲荆州的重任交給了接替魯肅執掌兵權的吕蒙。

吕蒙爲了迷惑關羽,假稱病重,離開陸口返建業就醫,而派名望不高却有真才的年輕將領陸遜到陸口接替自己。這一招果然使關羽上當,放鬆了警惕,一心一意攻打樊城。

羽天意笑荆剂,到接失去了直接攻学,樊的根據地,也無法從荆州出兵北伐,而且大長了孫權的勢力。

諸葛亮本不贊成關羽擅自挑起戰争,但在這件事上,他表現得無能爲力。這不僅僅是關羽自高自大,眼裏只有劉備。也是劉備一直支持關羽用兵,所以諸葛亮只能保持沉默。

緊接着,在關羽死後不久,曹操在第二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的元月,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曹操死後,他兒子曹丕繼任爲魏王。就在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給他,曹丕當上了皇帝,史稱爲魏文帝,改封漢獻帝爲山陽公。曹丕稱帝後,改國號魏,建都洛陽。

劉備痛失關羽,氣火攻心,一下子病倒了。這段時間,劉備想東徵孫權,替關羽報仇。可傳來曹丕篡漢自立的消息,令劉備和諸葛亮受到極大震撼,衹得把東徵孫權的事再放一放。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四月,在諸葛亮和益州群臣的苦勸下,劉備在成都即帝位,國號仍爲漢,也稱蜀,史稱蜀漢,改建安二十六年爲章武元年。諸葛亮也成爲了蜀漢的丞相。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爲由,揮兵徵吴,屢次得勝。孫權求和不成後,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

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在夷陵一帶用“火燒連營”之計,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荆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在蜀國東部臨近東吴的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北)的永安宫内,病重的劉備派使者去成都,請丞相諸葛亮趕來,聽受遗囑。

諸葛亮當即安排太子劉禪掌理國事,并命朝中文武盡心輔佐劉禪,然後帶上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劉理和一些官員,急匆匆地向白帝城趕來。

諸葛亮到了永安宫,劉備强打精神,拉着諸葛亮的手,對他説:“我自從得到丞相輔佐以後,總算建立了國家。可是我没有接受您的忠告,東徵失敗。在我死前,把大事托付給你!”

諸葛亮問:“陛下有什麽吩咐?”劉備説:“您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必能治理好蜀國。我把兒子阿鬥托付给你,如果他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行,你自己可做蜀漢之主·.·”

諸葛亮聽了,又是感激又是難過,他哭着跪下説:“我怎麽能不竭盡全力輔佐太子呢?我就是死了,也難以報答陛下的恩情啊!”

劉備又請諸葛亮坐到床上,把自己兩個兒子叫到跟前説:“我死了以後,你們兄弟,要把丞相當作父親一樣來伺候,不許怠慢!”説完,劉備就去世了,終年六十三歲。

劉備這樣交代後事,還把朝政毫無保留地托付給一位大臣,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這說明諸葛亮在和劉備共事的十幾年中,以自己的品格、才智獲得了劉備對他的完全信任和尊重。

劉備死後,幼主劉禪雖已十七歲,但軟弱無能,根本不懂得治國的方略,治理蜀國的重擔就全壓在諸葛亮身上了。他受命于危難之時,其政治才能受到了空前嚴峻的考驗。

諸葛亮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爲了把蜀漢治理好,積蓄力量,以圖大業,他果斷地恢復了聯吴抗魏的戰略方針,派謀士鄧芝出使東吴。

鄧芝出使東吴,果然不辱使命,他見到孫權,曉以利害。孫權終于消除了疑慮,决定重新與蜀國結盟,共拒曹魏。

不久南中諸郡發生了叛亂,建寧豪强雍闿、越隽郡太守高定等先後起兵造反,企圖割地自立,還煽動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乘機反叛。一時間,蜀漢後方狼烟滚滚。

南中的少數民族爲什麽要叛亂呢?原來在蜀國的南部地區,相當于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南部一帶,居住着許多少數民族,他們同漢族一道開發祖國的西南地區。

到西漢武帝時,曾在這裹設置了四個郡,到東漢時又加設了第五個郡。這一帶物產豐富,被稱爲“金銀寶貨之地”,但交通十分困難。漢代統治者對這些地區治理的加强,促進了中原與此地經濟、文化的交往。

但是繁重的税收和各種掠奪也隨之而來,使當地百姓不堪忍受,奮起反抗。一些當地的豪强地主、部落首領爲争奪權利,也擁兵割據,因此這裹的情况十分復雜混亂。

諸葛亮因蜀漢新遭大喪和夷陵之敗,國力大傷,就暫時對南中叛亂采取撫而不討的策略,致力于“務農殖谷”,讓百姓休養生息,發展生産。

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三月的一天,四十五歲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在城内的校閲場上,向强壯的士兵宣布:我將同你們一起出兵南徵,平定南方异族叛亂,以安定後方,爲以後北伐打基礎。

蜀國諫議大夫王連勸諸葛亮不要隨軍出徵,他説:“丞相,南中向來被視作不毛之地,疫病流行。您主宰一國朝政,不應冒險前往,不如另派一位將軍。”

諸葛亮知道這位大臣也是爲國事考慮,但徵討南中,事關鞏固蜀漢後方和民族和睦的大局,派别人去,他很不放心,還是决定親自率軍出徵。

于是諸葛亮讓李嚴把守白帝城防東吴;讓馬超坐鎮漢中防曹丕。他調動五十萬大軍,用趙雲、魏延爲先鋒,蔣琬爲參軍,一齊向南進發。

大軍出動後,蜀國朝中百官紛紛前來送行,一直到成都郊外後,才告别回城。但參軍馬譞送了幾十裏地還未返回。諸葛亮拉住馬謬的手說:“這次我遠徵,你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馬謖説:“南中叛亂的人,仗着地勢險要,離成都遥遠,早就不服朝廷管理。這次出兵,我們即使把他們打敗,以後還會反復的。”

馬謖建議諸葛亮這次南徵,一定要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要做到使南人口服心服,這樣南中才可能長治久安。馬謖的話正好符合諸葛亮的“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的方針。

于是諸葛亮分兵三路進軍南中地區,由于蜀軍經過長期訓練,兵精糧足,又注意軍紀,一路進軍作戰節節勝利。出兵不久,叛亂集團内部發生分裂内訌,叛軍首領雍闿等人被部下殺死。

但孟獲却趁機代雍闿做了主帥,孟獲是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在當地漢族和少數民族中是很有威信和影響的人物。他聯合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三洞元帥起兵十萬,迎戰蜀軍。

諸葛亮根據他對民族問題以和撫爲主的總政策,把軍事壓力作爲和平解决問題的手段,决定對孟獲實行招撫、争取的對策。他下令軍中,戰鬥中衹許生擒孟獲,不許傷害他。

諸葛亮在永昌太守王伉和功曹吕凱的幫助下,首先出奇兵擊敗了三洞元帥。金環三結在交戰中被趙雲一槍刺死;董荼那、阿會喃二人也被大將張翼俘獲,諸葛亮趁機收復了邊境三郡。

孟獲見蜀軍大兵逼近,就起兵迎戰。蜀將王平和關索先後跟他對陣,交戰不到數合,二人掉轉馬往後退走。孟獲驅兵前進,沿一山路緊緊追趕。

孟獲趕了二十餘裏,忽然後面喊聲大起,張翼、張嶷二將從兩旁殺出;王平、關索又領兵殺回。孟獲大敗,引兵向錦帶山奔逃。哪知山上魏延早就領兵埋伏多時,他殺散殘兵,把孟獲活捉了。

魏延把孟獲押到大營,諸葛亮馬上叫人爲他鬆綁。諸葛亮心平静氣地問孟獲:“朝廷一向對你們不錯,你們爲何要反叛期廷?”孟獲衹是低不語。諸葛亮又說:“你已戰敗,又被生擒,還有什麽話好說?

孟獲説:“初次交戰,我不小心中了你們的埋伏,我怎麽能服氣?”諸葛亮说:“你既然不服,我放你回去怎樣?”孟獲说:“你放我回去,我整頓兵馬,還和你交戰;你再擒住我,我就服你。”

道:“捉住孟獲,南方就可以平定了,丞相爲什麽把他放了45.諸葛亮事先已讓部下放走了孟獲的士兵

諸葛亮說:“從軍事力量的强弱而言,我軍捉孟獲并不難,難的是要讓他心服,這樣南方才能長期安定。”有些將領聽了,半信半疑。

不久,孟獲又領兵再次來戰。開戰不久,因内部發生分裂,部將董荼那、阿會喃不願意再和蜀軍交戰,就乘孟獲酒醉時,把他捆綁了又押送到諸葛亮大營,諸葛亮慰勞了董荼那和阿會喃。

諸葛亮仍是心平氣和地問孟獲:“你上次説過,再被捉住,便肯投降。今天怎麽樣?”孟獲説:“這不是你的本事,是我手下人害我,我怎麽能服你?”

諸葛亮坦然地說:“我再放你回去,願意嗎?”孟獲說:“丞相肯放我回去,我一定率兵和你决一雌雄。如果再被捉住,我心服口服。”

諸葛亮用酒飯招待他,酒足飯飽後,還親自陪同他參觀蜀軍營寨、儲存的糧草和兵器。諸葛亮邊走邊問孟獲:“你看我軍陣勢如何?”

孟獲一看,蜀軍確實陣容强大,軍紀嚴明,士氣旺盛,心中暗暗佩服諸葛亮治軍有方。但他口上仍不服氣,説還要和蜀軍交鋒。諸葛亮爽朗地説:“既是如此,你就請回,改日再戰。”

孟獲回去之後想了一個計策,派他兄弟孟優帶了幾車金銀珠寶,渡過瀘水來到諸葛亮大寨,假意對攔擋的蜀將馬岱説:“家兄感謝丞相活命之恩,收集了一些財物,前來犒賞三軍。”

諸葛亮得報,略一思索,明白了孟獲的企圖,他把趙雲、魏延、王平、馬忠、關索等將唤來,受了計策;另外派人送一密計到馬岱軍中。

安排停當,諸葛亮吩咐,擺下酒宴,款待孟優和手下押運物品的軍兵;又叫隨軍做戲的軍兵,歌舞助興。諸葛亮手下幾員大將輪流勸酒,蠻兵們喝的興高采烈。

孟優却暗中吩咐幾個兵丁偷偷溜出寨外,渡遇瀘水跑回孟獲營中,把蜀寨情况報告給孟獲。孟獲聽了,滿心歡喜。立即點了三萬精兵,分作三隊,各帶火具,在黄昏十分向蜀寨進發。

到了蜀寨,孟獲一馬當先闖進中軍,祇見帳中燈火明亮,孟優和手下軍兵都倒在地上,口中不能言語。

孟獲知道中了計,慌忙命人救起孟優,飛奔出寨。却被王平、魏延、趙雲三路人馬團團圍住。孟獲拼命殺出重圍,往瀘水邊逃去。

到了瀘水邊,孟獲看見河邊有一小船,船上人都是南軍裝束,便匆忙上船。不想船上軍兵是馬岱手下的軍兵裝扮的,他們一齊動手,縛住了孟獲。

馬岱把孟獲押回大寨,諸葛亮大笑道:“這回你心服了嗎?”孟獲説:“這是我兄弟貪杯誤事,雖然被擒,還是不服,如果陣上交鋒被擒,我才能心服!”諸葛亮于是第三次又放了孟獲。

孟獲兄弟回到自己的領地,搜羅了金珠寶貝,向八番九十三甸各部酋長借來大兵十幾萬,向諸葛亮的大寨衝殺過來。諸葛亮却避開南軍鋭氣,架了竹橋,領大軍渡過瀘水,退到北岸去了。

孟獲探到諸葛亮退走,忙帶孟優查看蜀軍營寨。見營中丢弃大量糧草車,他以爲諸葛亮匆忙退走,可能是國内有事,不禁大喜,便下令追擊。

各部落酋長領兵追到西洱河邊,突然喊聲震地,蜀兵四面殺來。孟獲大驚,知道又中諸葛亮的埋伏,慌忙引兵殺開一血路,往自己寨中奔逃。

刚到寨門前,寨中衝出一彪軍馬,爲首大將正是趙雲。孟獲正要接戰,馬岱又從背後殺來。孟獲抵擋不住,弃了軍馬,衹帶幾個心腹,往山谷逃竄。

逃進山谷,迎面突然出來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的正是諸葛亮。祇見諸葛亮輕摇羽扇叫道:“孟獲,這次服了嗎?”孟獲大怒,飛馬直奔諸葛亮。突然天旋地轉,連人帶馬,落入陷坑中。

諸葛亮吩咐把俘虜的八番九十三甸酋長召來,好言撫慰了一番。銀冶洞酋長楊峰感動地説:“這番活命回去,永遠記得丞相大恩!”後來楊峰果然又一次幫助諸葛亮俘虜了孟獲。

諸葛亮放走了八番九十三甸的俘虜,最後叫來孟獲,問他還有什麽話説?孟獲答道:“你用詭計捉了我,死也不服!”諸葛亮大怒,唤過武士,要把孟獲推出斬首。

孟獲毫不懼怕,對諸葛亮說:“你敢再放我回去,才算有膽量!”諸葛亮大笑説:“就再放你一次,好好整頓軍馬,再來交戰!”然後傳令又把孟獲放走了。

孟獲這次接受了教訓,他和孟優來到秃龍洞來找朵思大王,想要利用西北地區的烟瘴和毒泉,阻擋蜀軍的前進。又在自己的家鄉銀坑洞前築起一座三江城,讓朵思大王帶毒弩手防守。

當地的土人痛恨孟獲侵犯蜀境,引起戰争,使南方的百姓遭難,紛紛主動幫助諸葛亮的軍隊避開烟瘴和毒泉。連孟獲的兄長也親自從山裏出來,爲蜀軍帶路和出謀劃策。

諸葛亮指揮大軍帶了避瘴藥品,在未、申、酉三個時辰内穿過險路,攻破了秃龍洞和三江城,朵思大王衝不出重圍,也死在亂軍之下。

孟獲聞朵思大王戰死,慌忙逃回家鄉銀坑洞,召集五萬多族人,抵抗蜀軍。這時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説:“大王不必驚慌,待我領兵出戰,殺退蜀軍!”

祝融夫人背插飛刀,手持丈八長標,帶了五百精兵出洞迎戰蜀軍。雖然祝融夫人是女中豪杰,連勝兩陣,抓了張嶷、馬忠二將,但最後還是被諸葛亮派魏延、馬岱、趙雲把她擒獲。

馬岱、魏延押了祝融夫人回到大寨見諸葛亮,諸葛亮就遣人告知孟獲,讓他用張嶷、馬忠二將來换祝融夫人。孟獲把張嶷、馬忠二將交使者帶回蜀營,諸葛亮也命人放了祝融夫人。

孟獲整頓人馬又連續和諸葛亮交戰多次,次次被擒。最後一次,孟獲請來烏戈國兀突骨大王的三萬藤甲軍來戰蜀軍,藤甲兵刀槍不入,蜀軍抵擋不住大敗。

諸葛亮經過詢問當地土人藤甲的制作過程,就想了一計策。派魏延假敗,把兀突骨大王的三萬藤甲軍引到一個山谷中,并截斷了他們的歸路,然後放火燒山,大破了藤甲兵。

孟獲帶兵來救,剛到山谷附近,突然聽得一聲炮響,山凹裹擁出一輛小車,車上端坐的正是諸葛亮。這時又有兩路蜀軍殺出,孟獲招架不住,第七次被俘。

諸葛亮回到大營中,把孟獲等人送到另一營帳,用酒席招待他們。招待完後派人告訴孟獲:“丞相不好意思再和你見面了,特意讓我來放你回去。你可以重新整頓兵馬,再决勝負。

這年秋天,三路蜀軍在滇池(今雲南昆明市南)會師,結束了南徵。戰争結束之後,諸葛亮出人意料地讓一些曾經反抗過蜀軍的少數民族首領繼續擔負管理他們地方的責任。

諸葛亮對少數民族首領采取的安撫政策,不但感動了孟獲這樣的民族首領,也争取了南中地區的各族百姓。諸葛亮還商請一部分少數民族首領到朝中任職,這對穩定民族關系起了很好的作用。

南中安定後,諸葛亮派人到當地傳授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實行牛耕,種桑植谷,建立集鎮。派人指導煮鹽、冶鐵、織錦。南中出產的金、銀、耕牛、戰馬等後來都成爲蜀國北伐的物質保證。

諸葛亮的和撫政策是歷史上很好的民族政策,至今我們仍享用着這位偉大智者的遺志。南中平定之後,諸葛亮解除了後顧之憂,開始把精力轉向北伐曹魏,統一天下的目標。請看《智收姜維》。

发布于 2025-08-12 13:12
收藏
1
上一篇:冰雪合击道士速成攻略,上线一日解锁月灵,尽享游戏核心玩法! 下一篇:七擒孟获,诸葛亮南征传奇,平定南中之战的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