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三国传奇中的智勇对决

“七擒孟获” (qī qín Mèng Huò) 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Zhuge Liang)在西南地区(今中国云南、贵州一带)平定南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时所记载的一段著名事迹。
以下是关于“七擒孟获”的关键信息:
1. "背景:" 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政权,北伐曹魏,需要确保后方稳定。当时西南的南蛮部落首领孟获(Mèng Huò)在诸葛亮的北伐期间趁机作乱,成为蜀汉的威胁。 2. "过程:" 诸葛亮率军南征,大军所到之处,南蛮各部纷纷归顺。孟获最初也投降了,但诸葛亮认为,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让孟获心服口服,才能真正安定南方。 3. "“七擒七纵”:" 诸葛亮采取了怀柔政策,七次生擒孟获,又七次放他回去。这并非简单的重复抓捕,而是有深意的策略: "第一次擒获:" 诸葛亮在战斗中俘虏了孟获。 "七次“擒”:" 指的是在孟获逃脱或再次被擒后,诸葛亮再次将其俘虏。这七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每次都有不同的战斗或计

相关阅读延伸: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白话文

诸葛亮平定南中时,听说部落首领孟获深得人心,便想收服他。

第一次交锋,孟获轻敌被俘。诸葛亮带他参观军营,问他服不服。孟获说布阵有破绽,不算真输。诸葛亮竟放他回去。

孟获重整兵马,却因部下叛变再次被擒。他仍不服,说被自己人坑了。诸葛亮又放了他。

第三次,孟获偷袭蜀营,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第三次被俘。他还是不服,诸葛亮依旧放归。

接下来几次,孟获或用诈降计,或借援兵,都被诸葛亮一一识破擒获。直到第六次,孟获说若再被擒就真心归顺。

第七次,孟获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兵,刀箭难入。诸葛亮用火攻,藤甲遇火即燃,孟获全军覆没,第七次被擒。

诸葛亮让人松绑,说还能再战。孟获扑通跪下,流泪道:“七擒七纵,自古未有。我若再反,猪狗不如!”于是率部归顺。

从此南中安定,诸葛亮得以专心北伐。

发布于 2025-08-12 13:12
收藏
1
上一篇:冰雪合击攻略,道士带月灵,轻松免费获合击技能,无门槛入门秘籍大公开 下一篇:冰雪合击道士速成攻略,上线一日解锁月灵,尽享游戏核心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