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书》的第一章讲的是圣人之道是“道、德、仁、义、礼”为一体。在第二章讲了人的修为的三个境界“俊才,豪强以及人杰”。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素书·求人之志章》,个人修为的三个方面。
所谓志,就是志气、信念、抱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志向,或伟大或平凡。无论是多么远大的理想,或是多么平凡的希望,都需要每个人全力以赴的拼搏与追求。要实现人生的志向,就必须把自己的修为磨炼到相对应的高度。在素书里,提到了修为的三个方面,这就是“修心,为人,处世”。
第一:修心。原文如下: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庄子说:一个人的欲望越深,他的智慧就会越浅薄。所以修心的前提就是控制原始欲望,压制一些本能反应,摒弃能够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嗜好,远离酒色,这样就能避免被动物的本能所绑架,消除心灵上的拖累。
能控制自己内心的人,也能让自己远离是非之地,保持清净之心,通过不断学习,扩大知识储备,保持求学之心;越是知识丰富的人,越懂得做高尚之事,同时还能谨言慎行,这就是修心。
第二:为人。原文如下: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一个人的修为,也包括待人接物的方面,能做到待人恭敬,勤俭节约,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就能保护好自己的原则与底线。有了深谋远虑,才不会落入穷困窘迫的境地。交朋友,多结交正直之人,就不会走上邪路。能宽厚待人,就会有人前来投奔;能够量才使用,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哪些人是恶意,哪些话事谗言,而且能够尽快处理有恶意的人,停止谗言的传播,就能防止产生更大的乱。这些就是为人方面的修行。
第三:处世。原文如下: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处世方面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要有知识和智慧。你的知识和智慧,足以让你在面对现实情况是,找到历史上同类的事件来参考,不至于手足无措,迷惑不前。有足够的智慧,让你能够反复谋划,能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第二个层面: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就算你已经知道了答案,但是时机未到,也不要轻易说出。所以要少言慎语,顺应局势,避免无妄之灾。对于认定的事情要坚持不懈,摒除杂念,才能有所成就;就算是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要保持清醒,切勿故步自封,好大喜功,只有随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获得美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