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五大自相矛盾之谜,揭秘关羽身边的四大争议性疑点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确实存在一些与现实历史或逻辑相悖的矛盾之处,常被称为“漏洞”。以下列举其中五个比较典型的自相矛盾的“漏洞”,其中四个与关羽有关:
1. "关羽败走麦城(与勇武矛盾):" "矛盾点:" 关羽以勇猛、善战著称,有“万人敌”之名。然而在败走麦城的情节中,他不仅未能有效抵抗东吴吕蒙的偷袭(白衣渡江),反而因轻敌、被潘璋擒获而败亡。这与他一贯高强的武勇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作为一方诸侯的统帅,其防御工事、预警机制和应变能力都显得极低,与其“义绝”且战功赫赫的形象严重不符。 "自相矛盾:" 前面描写的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都展现了他无往不利的勇武,而麦城之败则表现了他作为一个统帅的失职和军事上的脆弱。
2. "关羽拒绝伐吴(与“义”矛盾):" "矛盾点:" 在麦城被围、诸葛亮又未能及时救援的情况下,关羽得知江东吕蒙已取荆州。此时,东吴曾派使者向

相关阅读延伸:三国演义中五大自相矛盾的漏洞,其中四个和关羽有关

第一,赵云、廖化的年龄问题。赵云刚出场的时候是公元191年,那时公孙瓒与袁绍在界桥地区展开大战,赵云前去营救公孙瓒,原著中描述赵云是少年将军。

之后,到了蜀军第一次北伐,也就是公元228年时,仅仅过去了37年,赵云就已经年过7旬了。就算228年时赵云71岁,那么在191年的时候赵云至少有35岁了,古代人成年早,16岁就是成年人了,可为何赵云35岁的时候还被称之为少年呢?

廖化本是黄巾军余党,后来归顺关羽跟随关羽守荆州,关羽死后廖化追随刘备,刘备死后廖化跟着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廖化跟着姜维北伐,姜维死后廖化跟着刘禅一起去洛阳,直到公元264年,廖化才因忧愤去世。而黄巾起义是公元184年爆发的,廖化要参加黄巾起义至少要16岁成年后,也就是说184年的时候廖化至少已经16岁了,到了264年时廖化至少应该有97岁了,古代人本来寿命就低,蜀国就算再没有人才也不可能会让一个97岁(相当于现代人至少110岁)的人去上战场当先锋大将吧。

第二,武将武力无限循环矛盾问题。在演义中,赵云六十个回合战平文丑,而关羽三个回合击败文丑后将其斩杀;关羽三十个回合战平纪灵,而张飞十个回合就刺死纪灵;张飞一百个回合战平张郃,但赵云三十个回合就击败张郃。由此看来,关羽>赵云>张飞>关羽>赵云>张飞……由此进入了无限死循环。

还有就是,马超两百三十个回合平许褚,关羽杀退许褚、徐晃联手,马超二十个回合击败张郃,赵云三十个回合击败张郃,赵云一枪刺死朱然,关羽三个回合击败朱然,这也就是说:关羽>许褚≈马超>赵云>关羽,又是一个矛盾的武力体现。还有就是,关羽一刀斩颜良,颜良二十个回合击败徐晃,徐晃五十个回合平许褚,许褚二十个回合平吕布,吕布战平关羽、张飞联手,由此可见,关羽>颜良>徐晃≈许褚≈吕布>关羽,又是一个死循环矛盾。

第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路线问题。

在历史上,关羽要从曹操处的许昌往北投奔去找在滑州的刘备,只需要骑着马直接往北驰骋十几里就可以到达。但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偏偏不走寻常路,从许昌先绕到洛阳,又从洛阳奔往汜水关,又从汜水关迂回至荥阳,最后渡过黄河才到达袁绍地界,来往数百里,行程长,危险多,无论从任何方面去讲都不合理。

第四,赤兔马的年龄问题。

赤兔马在公元188年的时候就已经被董卓养大成成年马匹了,被董卓拿给了李肃用来招揽吕布,吕布骑赤兔马后感觉赤兔是马中之霸王。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赐予关羽,此后就一直跟随关羽。公元220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赤兔马被孙权赏赐给了马忠骑坐,马忠骑了几天赤兔马,就将它活活坐死。马六岁成年,寿命一般只有三十岁左右。188年时,赤兔马就至少六岁了,到了220年,过了将近33年时间,赤兔马即将四十岁了,就算还活着,也不可能有能力跟随关羽上战场奔驰。因此,赤兔马的年龄是个bug。

第五,襄阳城归属问题。南郡之战,诸葛亮用计策让曹仁和周瑜互相厮杀,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命令关羽趁机突袭攻取了襄阳。此后,襄阳一直在蜀汉手中。但是在第七十三回时,襄阳又突然间回到了曹仁手中,关羽又再次攻打襄阳。难道在这期间关羽自己把襄阳送给了曹仁吗?

发布于 2025-08-08 18:13
收藏
1
上一篇:FC吞食天地2,张鲁麾下精兵强将,一员文官竟可力敌曹操雄图 下一篇:80岁院士的传奇人生,揭秘“这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的健康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