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行业地震了!
2025年7月10日,76岁的孩之宝前掌门人艾伦·哈森菲尔德去世。
这位让变形金刚、特种部队走向全球的犹太裔大佬,带走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时代,更是传统玩具业的灵魂。
行业黄金时代落幕的信号,比想象中来得更刺眼。
哈森菲尔德家族三代人捏塑了全球孩子的童年。
1923年从倒腾布料边角料起步,靠大富翁翻身,再到特种部队公仔引爆市场,每一步都是教科书级的逆袭。
艾伦掌舵的80-90年代正值巅峰,把中国制造、好莱坞IP、全球渠道玩得风生水起。
但老头最硬核的操作是二十年前就死磕“玩具伦理”——产品安全测试比奶粉还严,环保材料贵三成也照用,甚至跑到代工厂查童工。
当年被嘲“伪善”的坚持,如今成了ESG标杆。
玩具江湖早就变天了。
看数据就懂:去年美泰股价脚踝斩的时候,孩之宝凭着15%涨幅笑傲美股。
但这份财报藏着隐忧——收入大头早不是塑料小人,而是靠影视改编和IP授权撑场子。
当年艾伦亲自谈下的星球大战版权,如今养活着半个公司。
供应链更是个死结:上游被迪士尼这些IP寡头掐脖子,下游遭亚马逊等渠道压价,中国工厂成本年年涨。
玩具商卡在中间,像被捏变形的擎天柱。
老爷子葬礼还没办,投资人已在盘算遗产价值。
小马宝莉、热火枪这些经典IP仍是现金牛,但新生代更吃香的是电子宠物菲比精灵这类科技玩具。
更棘手的是伦理招牌能否保住——去年被曝某越南代工厂超时加班,企业公民人设差点崩了。
接班的职业经理人们,还能像犹太家族那样把玩具当信仰吗?
犹太商人常说“玩具是未来的寓言”。
当最后一位亲手给玩具车拧螺丝的老板离开,流水线上机械臂正在组装会聊天的芭比。
那些注塑成型的童年记忆,终究和哈森菲尔德一起封进了收藏盒。